2011年4月21日

生物的演化樹

在帶完認識五界的活動,以及簡單、粗略地介紹完五大界後,我設計了份作業要給學生週末做,其實是受到黑胡桃學生作品的感召,好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夠產出那樣賞心悅目的作業出來,於是我著手設計了這份含有引導的作業,我告訴孩子這棵演化樹最小不能小於空白之處,最大不限,此外還有一個要求,就是一定要是彩色的。以下就是學生的作業,每一班都有許多讓我驚豔的作品,改這樣的作業真是讓我開心得不得了
誰說看似硬梆梆的科學不能和藝術結合呢?

IMG_0315
這孩子的巧思在圖上俯拾即是


IMG_0302
學生真的好會畫畫喔!真的很佩服

IMG_0301
試著把每個列出的生物都畫出來,真不簡單


IMG_0288
我好喜歡這張樸實簡約又柔和的畫風


IMG_0283
我很期待這孩子的作品,他的作品總充滿驚喜,這棵樹上竟然長了那麼多水果哪

IMG_0316

IMG_0313

IMG_0311

IMG_0309
相當華麗的樹

IMG_0308
具有樸實美感的樹

IMG_0287
這孩子超愛畫圖,這份作業他竟然畫了兩份交上來


IMG_0286
很中規中矩的樹但配色很漂亮

IMG_0285
好Q的演化樹喔!很青春洋溢哪

以校園植物來介紹植物界

我最近在反省一件事,就是以往我給予孩子知識的方式近乎暴力,手段兇殘卻不自知,總是把課本內容有系統的整理過,加以適當的比喻、解釋,我以為這就是好的教學,後來我開始思考,我所講出來是我自己懂得的知識,但當中在傳遞時,總是有些落差,我開始反省,知識若是能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得來,那該多好,這學期一直在反省這件事情,也就促成我設計這課程的動力。

其實我以往的教學是有些有趣的活動的,但常常就像是放個絢爛的煙火,升上天際,砰一聲亮一下,學生開心但學習也隨著煙火消失的那一剎那結束,似乎沒有延續。這種感覺其實在大學帶營隊時就有這樣的感覺,常覺得我們這些大哥哥大姊姊們帶了許多有趣的活動去小學中分享,但常是有趣、搞笑多過於學習,營隊活動結束,總是有些惆悵,那時的我們似乎就有發現這樣的問題,但不曉得怎麼解決。

其實我們的教學現場也充斥著這樣的活動,但我們都沒有驚覺,或許也會有人說幹嘛那樣嚴肅嘛!好玩就好啦!但若活動有適度的引導,學生的學習真的有加分的作用,而且是興味盎然的去探索哪!

這一次教植物界我一改以往直接教授四大類植物(蘚苔、蕨類、裸子、被子)的方式,我參考了阿梅的部落格後有許多的啟發,我決定從學生最熟悉的校園植物下手。也就是學生在還沒有被我的知識污染之下,帶著一顆找尋的心去學習、去認識植物。我從自身的學習經驗去回想,我大學時很不愛認植物,即時修了植分課,也是沒有太大的興趣,助教帶我們出去採集,說好分類的作業就是要壓二十個標本,所以每次助教用枝剪剪下一個植物帶我們認時,前頭的學生總是搶著要去放在自己的採集袋中,我總是擠不進去,後來就索性自己逛自己的,也不認真辨識植物!總之我大學其實沒好好認真學,當時總覺得植物認識我但我不認識植物,反而是研究所、畢業之後開始聽一些解說的課程後,才喜歡上認識植物。所以我不想帶學生辨識植物,也不教他們認識植物的名稱,但我想用孩子們熟悉的環境來去認植物,我覺得用環境來認植物是個挺不錯的方式,我稱他叫做『植物地理學』,我最初認植物其實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認識的,像是郵局旁有苦楝、系館旁有泡桐,知道一點點植物後,以後再遇到相同的植物或許就會有一點觸動。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比較適合初學者,所以我決定用地點來認植物。


一個比較空閒的兩節課,我帶著相機到校園各個角落去拍照,東拍西拍只想取一個好角度,拍照的重點在於一定要有足夠的線索讓學生找到地點,像是銅像、涼亭、教室、各處室與植物的相對關係要拍攝出來,另外一張就是植物的近拍照,最後篩選了八個地點,也就涵蓋了八種植物四大類,接著用photoscape將同一個植物的2-3張照片編輯在同一張照片中,就如同下面的照片所示,八種植物有鐵線蕨、腎蕨、土馬騌、扁柏、南洋杉、龍柏、羊蹄甲、柳丁,我沒有給孩子們他們的名字,而是把各個植物看做是任務,各給一個符合或是俏皮的任務名稱。


宛如櫻花林般的粉紅花


趴在地上才看得到



任務1-4

任務5-8

我在實驗室進行這樣的活動,實驗室共六大張實驗桌,我自行將孩子男女平均分組,減少自己找組所要花的時間,接著跟孩子們講解規則約五分鐘,像是一定要小組一同進行,不可落單、可以討論但音量不要干擾到其他正在上課的班級、一定要找對才能結束,不要輕言放棄。我在黑板上寫著第一名正確完成的組別可以拿到100分,第二名98分,依序95、93、90、88分,規則沒太多,但就是一定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每一組我就是發了八張相片、一個封口袋,請他們去找這八種植物,盡量是檢掉下來的植物部分,若真的沒有才摘實體,接著我便讓孩子自己在校園裡頭找尋八個任務了。


孩子們很努力地討論植物到底在哪


除了活動之外,另外的部分就是引導,這部分我設計了學習單(檔案按此文件),主要是要孩子們區別蘚苔、蕨類、裸子、被子,沒有太複雜的問題,但都很基本,並也訓練孩子們從課本中尋求知識的能力,裡頭的問題要引導孩子將八個任務分成四類植物,另外幾個重要的概念和分類特徵如蘚苔植物沒有維管束的概念、被子植物有果實、有花的概念,裸子植物的葉子多半是針狀的都可以藉由這八種植物來區分、認識,比起我口沫橫飛的講解,我更愛這樣的方式。學習單又是另一部份的成績,我會將兩部分的成績相加除以二。


活動進行中,我就是在校園裡頭漫步看著孩子們興奮的尋找八個任務,並適度提醒他們音量不要太大聲,還有孩子竟然拿著照片去問老師、主任這些植物在哪裡,真的很有趣,連平常趴在桌上不愛聽課的孩子也都興致勃勃,而且有許多在課業成績表現不怎麼樣的孩子,反而是該組最主動、積極的人物,反而是功課很好的孩子未必能在這樣的活動中表現出色,所以這樣的活動真的讓那些覺得課程無趣的孩子們甦醒了。

我的班級中有一組紀錄,就是只花了七分鐘就找到所有的植物,回來的組別要立刻協助他們去對答案,請他們把撿回來的植物對應放在照片上,我一個個對,若全對的組別我就發與植物任務學習單,要小組們趕快休息、一同討論。若是有錯誤,我則會請他們趕快去把植物補齊,名次是以找對的回來先後順序為主。


找回來的植物放置在照片上



學生們很認真地一同討論學習單

學習單的討論大約要花上15-20分鐘左右,接下來我會讓小組交換改,若是能加上解說會更好,但一節課真的太短,通常對完答案就下課了,所以隔天一定要再強化一下概念。這樣教導的好處除了讓學生可以更認識校園的環境外,也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到這些就生活在我們周遭的植物,校園的環境好好使用,真是最好的學習場域。土馬騌、腎蕨、鐵線蕨、龍柏這幾個植物剛好今年課本有圖,正好是學生對照圖片找名字的最好範例。

活動進行完的隔天,我任課的班級導師就跟我說孩子們的聯絡簿有好多人都寫昨天的生物課很好玩,甚至還自己反思著數學、國文為何要出那樣多作業,若是每節課都像生物課那樣有趣,學習真的是很有趣的事情,聽著導師這樣的轉述,真的覺得老師只要多花點時間設計課程,學生的反應絕對超乎想像!

2011年4月20日

我教分類

在七年級生物的第二次段考範圍,我選擇了以分類做為開場,原因是我從以前上課的經驗感受到學生在演化的過程中,其實對許多生物都不瞭解,那怎麼學演化呢?我想能夠瞭解演化的過程必定是先瞭解生物的異同之處才有辦法去理解演變的過程,所以這一回,我選擇先教分類再教演化。

而以往上分類,我多半是紙上談兵,我可以把分類學講的很系統,講的很有道理給學生聽,常常有的開場白就是有看過、聽過XXX嗎?這就是屬於XX界的,不然就是SHOW圖片,讓學生知道某生物就是屬於某一界,此外這類生物擁有的特徵必須強調,就是如此這般而已。

今年的我不一樣了,我在歷經這麼幾年的教法之後,我真的覺得很無趣了,再加上這兩年受到探究教學的洗禮,我真心認同這樣的教學模式,真的很想改變以往的教法,於是我開始著手改變課程,在改變的過程中,腦子動個不停興奮的運轉著,想到許多很有趣的點子,當教材逐漸成形成熟時,實際去執行這些設計的課程,我才發現:只要老師多花些時間設計課程,學生給予的回饋真的遠超於自己所想,而內心的成就感與滿足真的是促進自己更加進步的動力。


分類的前六節課:
第一節課:學名的教學、定義同種
這部分的教學沒什麼特別的,但我在看萬物簡史才知道林奈竟然是一個這樣特別的人,所以他在命名許多生物時總是和性連結,挖賽,這真是太令我訝異了!比爾先生的見解總是讓我嘖嘖稱奇。

第二節課:學習生物的五大界
我將每一界的生物圖卡(廠商教具)剪下來,每一界的生物約5-6個,連同病毒,我共製作了34張圖卡,接著我把這些圖卡拿去護貝,在上課時,我便告訴學生每個人皆扮演一種生物,你與你同一大類的生物走散了,請你想辦法找出同類,而辨識同類的方法就是依照生物的特徵去找,我們總共有六大類生物,這些生物都出現在課本的五大界上,請想辦法去找到同類。依照找到的順序,給予各組加分。
這一部份我想訓練學生去閱讀課本,並想辦法認識五大界及病毒,並藉由詢問、尋找的方式,認識更多與自己同類的生物。接著,我要各組開始從課本中尋找各界的特徵,也就是為何你們這些生物被歸在同一界,構造的特徵為何?你們有什麼、沒什麼構造,導致你們被分在同一組?請各組至少提出兩個特徵(勿抄課本,越簡潔表達越好)
在討論一段時間後,我便在黑板上畫出五個圈圈,原核在最下方、再來演變出原生,之後演變出動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畫圈圈的目的在於分類五大界,之後我便要同一界的生物把圖卡貼在自己所屬的圈圈中,並把各界的特徵寫在圈圈內,接下來就是我做總結的時刻,補足、強化學生寫出來的特徵,並要全班學生把這些特徵寫在課本的五界圖中,並在原核與原生之間畫一條分水嶺,表示原核與真核,此外還有在空白處貼上病毒,並告訴學生為何他不屬於五界。

第三節課:檢索表的製作
我以自己印製的瓢蟲圖卡來帶二分叉檢索表,接著便要學生學習自己製作檢索表,這回廠商給的是蝴蝶圖片,我請他們先學著用人家的檢索表學習將生物檢索進去,接著便要學生用蝴蝶圖卡來製作檢索表。
然而妙的是學生竟然問我可不可以自己創造生物、自己製造生物,我笑了一下,我覺得真有創意,學生自己繪製了六種生物,並試著將生物分門別類,我覺得這點子真好,再也不用被習作的圖卡給限制住了。

第四節課:病毒、原核生物界
我用了下頭這影片,仔細地解釋了病毒怎樣進入人體,怎樣複製遺傳物質,順便又帶學生複習了雙層磷脂膜、蛋白質孔道、殺手T細胞,真的是非常推薦的影片,很棒!


在介紹原核生物界,我則先給予學生原核生物界特色的概念,沒有核膜、遺傳物質裸露在細胞質內,我要學生畫畫看你覺得細菌內部應該長成什麼模樣?接著我就秀一張細菌的圖,要學生對照一下。接著我先介紹生物依其獲得養分的方式在生態系中扮演的三種角色,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接著我就開始講細菌和藍菌的特色,並試著要學生去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聽過、接觸過任何細菌和藍菌,結果學生可以說出大腸桿菌、肉毒桿菌。令我驚訝的是有學生喊出酵母,所以有些學生以為酵母菌是細菌,但其實不是,此外,優酪乳的製作,學生也會以為是酵母菌製作而成的,所以這部分必須澄清一下!
最後我還放了萌菌物語的卡通給學生看,但其實效果不太好,因為都講日文,再加上畫面有些模糊,所以不太好用哪!但居然還有學生要拿隨身碟來跟我存影片,大概有些學生還是蠻有興趣的。


第五節課原生生物界與真菌界
這一部份我則是用投影片上課,原生生物界中的藻類和生活息息相關,像是海帶、昆布、紫菜、石蓴都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菜餚,當然也就和學生貼近很多,若能再帶些海苔來和學生分享,效果可能會更好,但我還是沒去買。在介紹真菌界時,首先先SHOW出生活中常看到的真菌照片給學生猜,像是白木耳、黑木耳、松露、竹笙、茭白筍等,並告訴他們生活中哪些地方會運用到,最後都講完之後,我用森林裡的真菌影片來做ENDING,拜森林裡的真菌影片所賜,效果很好。學生看到縮時攝影的影片真的很驚訝哪!


第六節課 校園八大植物任務搜尋
這部分內容,我決定另寫一篇來介紹,因為太有趣了!

因為加入輔導團,開始有不同的視野,對課程有更深一層的思考,也覺得身負重任該有些產出,不斷的改進自己的課程的結果,收穫最多的真的是自己。

2011年4月17日

別做失去山林的孩子


星期六,山下天氣還不賴,爸爸好幾個禮拜前就說要帶樂樂上東眼山,一方面也是因為山上有定向運動,一方面也覺得阿樂越來越愛出去玩,所以一大早吃個早餐後我們就帶著樂樂上山了,山下天氣悶悶熱熱,一路開著車感受到要出去玩的歡愉,阿樂也坐在自己的寶座上開心的等待著。。

還沒到達目的地,我們就被路旁的波斯菊花田給吸引,興奮之餘自顧自的下去拍照,不一會兒在睡覺的阿樂也醒了,就順勢把他帶下來一塊在田裡溜達溜達,阿樂好小一隻,波斯菊都比他還高,但這田裡的小徑,就像是阿樂玩捉迷藏的好地點,他大笑著在田裡頭跑來跑去,一會兒抓樹枝一會兒抓泥土、抓石頭的,還趁我們沒看到的時候偷把泥土塞到嘴巴裡頭,結果他發現泥土味道不如他所想的好吃,表情一整個窘,真的是太有趣了。




到了山上,天氣超級差的,起大霧還下雨,阿樂戴著帽子,就在絲絲細雨中小跑步著,有水的地方他也不管,照樣去踏,看到排水管孔,就是很想去觸碰,但看得出來,他真的好愛跑,而且連路人都說他怎麼那麼忙,沒有停下來過,對什麼事情都好奇的不得了,我開始想著:這個時期的孩子真的對萬物有說不盡的好奇心,怎麼到了國中、高中,我現在所教的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減弱了好多。

大人們包含我自己,總是看到阿樂去摸一些東西時,我就會說很髒別摸、別吃,但其實若不自己親身體驗,他怎麼可能會知道呢?所以本來總是緊張兮兮的我,開始有了調整,不再那麼限制東限制西,而是在我覺得可以的範圍內,我會讓他試著去觸碰去嘗試,多帶他出來走走,也是希望他提高對自然的敏感度,好可惜這一回的東眼山之旅因為下雨而打了折扣,本來要去走步道也沒法子去了,下一回,爸爸說要帶阿樂去看螢火蟲,我們都很想看看他對這夜晚會發光的小東西會有什麼反應,期待下一個好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