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0日

生物間的交互作用

過去我在教生物之間的交互作用時,總會放一些影片讓學生看
因為我覺得很多影片的內容,學生看不太懂
還有一些生物學生也不認得,
再加上配音都是英文的,所以我總是邊放、邊講解給學生聽,
但這一次卻意外發現,英文旁白和沒有字幕反而讓學生更能從影片內容去推敲、猜測,
影片沒有讓學生全然告訴學生一切
所以透過『閱讀』影片
學生必須做假設、找出符合假設的線索
並和他人討論後,來驗證自己的假說是否正確

今年由於用小組合作學習,所以我想把過去我講解的工作
轉型成讓學生去講解,
這一堂課我先將六種生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寫在黑板上
掠食、攝食、競爭、互利共生、片利共生、寄生,
接著我請孩子們先閱讀課本約五分鐘,並互相討論
接著我先問孩子:掠食和攝食有何不同?
接下來,我請孩子們討論:
若要將兩兩生物間的關係以數學符號表示
例如『+』表示對那一方有利,『--』表示對那一方有害,
請將六種生物間的關係以符號表示:

接著我便請學生舉手搶答,
依序問這六種關係如何表示,以及為何這樣表示,
學生的討論結果讓我很訝異,
以往我總覺得競爭一定是(--,--)
但是學生會提到,有些競爭之後得到配偶,讓他的基因得以傳下去,
所以應該也可以是 (+,--) 才對
我想一想,這樣想其實也沒有錯!但我以往的思考真的被教科書綁架了

另外,學生在講攝食也有很有趣的討論
攝食以往我們的表示方式都是用(+,--)來表示,
今年有學生提到,有些動物攝食完植物後,
會將種子傳播出來
所以這樣的關係應該也可以用(+,+)來表示,
天哪!過去我用講述式教學時,
從沒想過這樣的例子,但今年從學生口中聽到
覺得學生的思考智能真的是有提升呢!
聽到這樣與眾不同、卻又深入思考的答案特別感動,
本該如此,我原本的思想也未免太狹隘了!

還有學生提到食蟲植物應該算是攝食還是掠食呢?
學生在講定義時,會認為攝食就是吃植物,掠食就是吃會動物的
就有其他組別的孩子反駁說有些食蟲植物反而是植物吃動物
所以這樣的解釋不合理
我覺得學生能夠想到食蟲植物的例子
代表學生已經進入高層次的思考了

接著我放了四個影片讓學生討論,
這裡頭出現了什麼生物?
兩兩之間各是什麼樣的關係

我先放的影片是最簡單的影片,
老生常談的螞蟻、蚜蟲、瓢蟲間的關係
這部影片我是剪輯小宇宙中的一小段,
小宇宙拍的非常的好,
下方的影片也拍的不賴,相當適合討論!!
學生除了可講出螞蟻、瓢蟲的競爭關係之外
還可以講出蚜蟲、螞蟻互利共生及瓢蟲掠食蚜蟲
還有孩子講出蚜蟲可以攝食樹的汁液。。
這比我自己告訴他們來得有趣多了!!

還有學生說拍影片的人和裡面的蟲是片利共生
因為人可以拍成影片讓我們學習
但他們這些昆蟲沒有任何損害
學生的想法還真的是多元哪!



接著我放了部啄木鳥的影片,
沒有半句旁白和解說
學生會從影片提取線索來討論

啄木鳥的影片




下方的影片是我放的第三部影片,不太容易理解
從第七分鐘開始,可以看到寄居蟹把海葵背在背上,接著章魚會前來掠食寄居蟹
許多學生會連海葵都不知道
並以為章魚要吃海葵
但其實章魚是要吃寄居蟹,
而海葵和寄居蟹是互利共生的關係
這讓學生自己看,小組討論,真的很有意思
有學生已經可以講出海葵和寄居蟹是片利共生已經非常厲害,
因為他們不曉得寄居蟹提供海葵何種好處
但仍然有少數組別可以講出為何是互利共生
所以說,給孩子有趣的媒介
其實他們是可以思考出答案的
比起我口沫橫飛的講解影片內容來得有趣得多







最後一個影片,也是最噁心的影片
我都會說,怕毛毛蟲的可以不要看。但學生又很想看。。。




這個影片其實我沒放,但我覺得超級可愛的!
拳擊手蟹與海葵的關係




有時間的班級,我還會繼續帶『生物防治的討論』
我會先問生物防治的意義是什麼?
想想看,我們的農業若要用生物防治,可以怎麼做呢?
我說不要和課本上的一樣
今天有個班講出來的就很有趣

A:有些蟲吃草,有些蟲是肉食性的,就把那些吃肉的昆蟲放進菜園
Q:那有哪些是吃肉的呢?
A:我不知道
他組A:螳螂、蜘蛛、剛剛看的瓢蟲
他組A:鴨子會吃福壽螺,可以把鴨子放在田中

這樣的討論說實在的比起以往都是我在講來得有趣多了!
學生的想法無限、不受限制
很多時候,我又和學生學了一課!
而看這些影片算不算科學閱讀呢!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以不同的策略帶領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去思考
這一點就符合科學閱讀的精神了!

2012年5月25日

將科學閱讀與脊椎動物結合的兩堂課

今年上脊椎動物我們共花了兩節課,這一次,我們想要玩一些不一樣的,
過去在教完脊椎動物後,我曾經讓孩子一人拿一張動物字卡,玩大風吹,
這點子是來自於同校的心穎,
我寫在字卡的動物種類零零總總,包含:
哺乳類:蝙蝠、鴨嘴獸、海豚、鯨魚、無尾熊、針鼴
鳥類:鸚鵡、鴿子、企鵝、老鷹、鴕鳥、綠繡眼
爬蟲類:海龜、鱷魚、青竹絲、變色龍、攀木蜥蜴、壁虎
兩生類:青蛙、蝌蚪、娃娃魚、蠑螈、山椒魚
魚類:鯊魚、魟魚、海馬、孔雀魚、彈塗魚
以往我是讓孩子透過玩遊戲作總結性評量,
大風吹的遊戲是:吹有翅膀的、吹皮膚滑滑的、吹可以適應陸地生活的
通常這些問題是要學生在學完這一章節後才能做
--------------------------------------------------------------------
今年我和景琳一改以往的方式
想要讓每個孩子在拿到動物字卡以後,
透過閱讀能夠判斷這些種類到底分別屬於哪一類
這個點子最初是來自皮卡彎的分享,
她之前就有操作過這樣的活動
我在看完那小組合作學習的影片後感到很驚豔

這一次我們在自己操作時,
便在五張桌子上擺放了:魚類、兩生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的牌子
學生要想辦法判斷自己分屬於哪一個類別?
由於我們覺得光看課本的資料不夠多,
所以我們在前一堂課便要求學生在這一次上課時,
帶所有有關於脊椎動物五大綱的資料、參考書籍來(但不能是參考書、講義)
只要帶一本來,我們就幫小組加一分。。。
孩子們一拿到動物卡後,開始找同類及所屬組別坐下

孩子們坐在一塊討論所屬生物的特徵
有了這些參考書籍,學生就可以透過閱讀找尋自己到底屬於那一綱?
結果,學生帶了好多自然繪本、科學相關圖書來,
我們先幫書籍作分類,將不同綱的書籍放置到所屬的桌子上,
資料加一加之後好豐富好豐富,
接著學生就透過閱讀來瞭解自己所隸屬的動物有何特徵
為何被歸在這些綱之中
接著,我請分屬於同一綱的孩子,討論出共同擁有的特徵
並上台簡短報告各綱的共同特徵以及所屬動物的特徵
我總是問:為何這個動物會被歸在這一綱?特徵?
我也會針對不同綱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問問題
這一堂課,其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細細閱讀同學們所帶來的豐富資料,
並能夠分辨各綱之間構造、特徵的差異
但我們也有發現,孩子們找到自己所隸屬的動物之後,
簡單閱讀完,有些孩子就覺得沒事做了
所以我們在做這個活動之前,會提醒孩子:
下一堂課要上台畫圖,就畫抽到動物卡的圖像
且要作一個簡短的特徵介紹
這樣講的目的是,學生會比較仔細閱讀自己所屬的動物,不會胡亂看一看。。。
例如我會問他們:海龜、鱷魚會在水裡游泳,也會在陸地上爬,為什麼他不被歸類在兩生類(學生最常有的迷思概念)
彈塗魚也是超級容易搞混的動物,我也會問彈塗魚為什麼要被歸在魚類
另外,我們也鼓勵其他組的同學針對特徵、構造問問題,
若有問問題的,我們就加分
台上同學若能回答,我們也會加分

孩子們上台報告所屬動物的特徵


坐定之後,孩子們開始找尋相關書籍來閱讀,畫面中的女同學拿到娃娃魚,一開始坐在魚類的組別,但後來翻閱書籍之後,發現自己應該是屬於兩生綱才對。所以他又換了組別

第一堂課,就在孩子們找到組別後,閱讀完書籍,上台簡單介紹各綱的特徵後,結束了!!

第二堂課
看到中間那隻青蛙了嗎?學生要呈現光滑的皮膚,就是用閃金光及驚嘆號來表示!加分!!
我把黑板分層次讓不同類別的生物存在不同區,但發現這樣反而會限制學生,而且好多空間沒有利用,很可惜



這是景琳班級所畫的整個脊椎動物的介紹,色彩之鮮豔,讓人捨不得擦掉!!

依照順序,請各組的每一號依序上台來畫圖
若能夠在一分鐘之內畫完圖畫的同學就加分,
但不要催促,因為有些人真的慢工出細活
畫圖的原則是:要把這動物為何隸屬於這一綱的特徵畫出來
接下來,我就帶著孩子們一綱綱的討論
並把每一綱的特徵寫在黑板上
另外,我也帶著孩子一隻隻動物討論並協助分類,
例如魚類又分為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
兩者之間的差異我會帶著學生比較


畫鴨嘴獸的這孩子很認真,回去還特地查資料,練習畫畫

透過這張圖,我更清楚瞭解鴨嘴獸的泌乳孔在哪裡?

到了哺乳類,就還要帶孩子們討論卵生、胎生、有袋胎生的差異
有些孩子會以為有袋胎生是卵胎生
這時候我就會問有袋胎生和卵胎生的差異是什麼?


透過這兩節課的討論
我發現學生會問很棒很棒的問題
一些我教書這幾年下來,自己都很少思考過的問題
透過這樣的討論,孩子們的思緒變得好靈活有彈性
例如:鴕鳥和企鵝有瞬膜嗎?他們脊椎中空嗎?
            鰓裂裡頭有鰓嗎?
            鯨魚有毛嗎?鯨魚怎麼哺乳
            鯊魚有鱗片嗎?
            蝌蚪用鰓呼吸,這樣還算兩生類嗎?
            企鵝身上的是羽毛還是毛髮?
         
上這兩堂課之前,
本來還很掙扎是不是要給孩子們再補充一些很棒的影片和投影片
後來,我依舊沒有放任何影片和投影片
因為孩子們在教室裡,下課時就自己開始翻閱起同學所帶的書了
景琳說,他的班有個孩子帶了82本書來,
那天早上,是他媽媽開車幫忙載過來的
我聽了深受感動,父母也願意協助我們課程的進行
這樣比我們自己給予他們要來得受用得多
而且學習是有延伸的,很多孩子好久沒把玩的書籍
這個時候,又引發他們的興趣來玩味一下了

明年作這樣的課程時,想要帶孩子們到圖書館
讓生物課結合閱讀課。
圖書館的書籍也相當多,能在我們學校漂亮的圖書館上生物課的分類
一定相當有意思呢!

2012年5月23日

愛上無脊椎的三堂課-3

第三堂無脊椎課程,算是一個總結性課程。
在這一節課,我會將最容易搞混的圖片全部都整理好
讓學生好好去分別、判斷五大門的差異
所以水蛭、蜈蚣、馬陸、毛毛蟲、蛇、 海葵、孑孓、蚰蜒、海百合、陽遂足、水螅、海蜇皮的照片出現了。。。
這些生物有些有出現在課本上,但大部分都與課本上的圖片不一樣,
我要孩子從圖片來判斷各大門的差異,
各圖片隸屬於哪一個門,由何構造判斷?
此外,我還放了蚊子從蛹期變成成蟲的影片,
要孩子們判斷這是什麼生物?這是屬於完全變態還是不完全變態?為什麼
另外,雖然我從不用書商給的PPT
但這一回南一作的動物界的PPT有幾題是非題
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下,
我也一塊拉進來給孩子們討論
這一節課統合的概念加深了,
也就是各學完各門之後,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判斷生物分屬何門?

討論到最後
孩子們可以清楚的辨別出環節動物沒有腳
節肢動物有分節的附肢
以往這兩門是最容易被搞混的,
而且,孩子常看到蜈蚣、馬陸就會認為是環節動物,
但其實放了張明確的圖片,讓孩子看到蜈蚣是有好多對步足的
且每一個步足是有分節的

毛毛蟲到底屬於哪一門?
孩子們過去會認為是軟體動物門或環節動物門
但在他們看過毛毛蟲的明顯分節步足後
他們會開始改變錯誤的觀念
甚至還有孩子會說,毛毛蟲就是昆蟲的小時候
所以當然是節肢動物。。
這樣的思考也是很棒的。。。

放海蜇皮照片時,
總是班上較低成就的孩子們可以回答出來那是海蜇皮
而且還知道就是水母身上的構造
這讓我發現高成就的孩子,
有些生活經驗還不似這些孩子豐富呢!
這樣的上課模式促使各組孩子透過討論
更瞭解各大門的差異
比起我過往SHOW了一大堆照片,直接告訴學生這是哪一門要有趣多了
因為孩子們是透過思考、比較、歸納整理才講出的答案和判斷依據
真要幫這些願意思考的孩子拍拍手!

明年再次使用時
我會給各組一塊小黑板
因為這一次在給各組討論時
大家太過踴躍
導致老師在點誰最快時常有失公平
若給各組小黑板
看過題目後經過小組討論寫出答案
而且我會規定每一題是由不同號碼來寫
這樣每組都可以有機會加到分
應該會讓上課秩序好很多!
這是我所用的投影片的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EGBm_vFC2AfpTYBtPOXonOeAs3s_qCzlbKsjTMXLuIw/edit

2012年5月19日

愛上無脊椎的三堂課-2

這一堂課是要來認識軟體、棘皮動物,
準備的實物有海星標本六個(一組一個),
煮熟文蛤32個,活的文蛤一組可以準備2隻,
可愛活蝸牛12隻(我今年捉福壽螺,其實很不討喜),一組一隻,裡頭要記得放菜給他們吃
這些東西我會一開始就放置在學生的桌上
並先跟孩子們說,若活的文蛤有將管子(我先不講出入水孔)伸出來我就加那一組五分
因為活文蛤在很吵鬧、搖動的環境下是不會探出管子來的

景琳設計了一張學習單,我今年使用完,把這學習單修改一下
接著,我便要孩子畫出蝸牛、文蛤、海星
一邊畫,一邊要他們觀察這些動物的怎麼攝食、怎麼運動
海星的話,主要是要讓他們摸摸看,粗糙粗糙的


蝸牛的攝食其實很好玩,但若是放大一點就更好玩
所以孩子們畫完、觀察所有圖之後
我便帶著他們思考以下的問題
Q:蝸牛吃什麼呢?怎麼吃?(學生會講嘴巴,我最後會講齒舌這名詞出來)
Q:蝸牛怎麼運動?(學生會回答用腹部運動)
Q:那你們覺得他的腹部是什麼樣的組織?





Q:文蛤吃什麼呢?怎麼吃?
Q:文蛤怎麼運動?
Q:那你們覺得那運動構造是什麼樣的組織?
Q:文蛤用什麼構造呼吸?(學生都猜不到哪~~)
Q:我們吃的干貝和文蛤有關嗎?
接著我會帶孩子們將外套膜翻起來,看到鰓
學生的反應是,哇~~~~~~~~




---------------------------------------------------------
接著要帶孩子連結知識了
Q:分類上,文蛤和蝸牛被分在同一門,請問兩大類有什麼共同特徵呢?
Q:你可以想像,烏賊、章魚也和他們是同一門,他們有什麼共同特徵呢?
Q:在演化上,章魚、烏賊和文蛤、蝸牛,誰是比較進化的一群呢,為什麼?
Q:你可以推論一下軟體動物門的共同祖先(特徵和他們相似的)可能是誰?出現在什麼時期


-------------------------------------------------------
畫海星的時候,有個很可愛的畫面,
那是一個轉學生,這學期四月才轉來,
剛轉來的第一堂課就在課堂上昏沈沈睡去,
任同組的討論他老兄也可以睡覺,
最近,他上課的狀況好很多,不會睡覺了。。。
那天在畫海星時,坐在他對面的女生對我大喊說:
『老師,你叫他不要唱歌啦~~一直唱什麼海裡來的沙,聽都沒聽過,難聽死了』
我問那孩子:這首歌誰唱的哪?
他回答:羅大佑(我噗吃了一笑,羅大佑,你怎麼會懂我小時候的歌曲)

但我開始覺得,這樣的上課模式,能夠讓一個原本好像沒啥興趣的孩子變的有心思欣賞這些生物的美麗,甚至心情愉悅唱歌,這樣對我們的課真是一種鼓勵

棘皮動物的特徵是身上有棘,
Q:我先問他們什麼是棘?
接著我會放海膽、海參、海星的照片
Q:問他們共同特徵是什麼?
Q:接著我會問他們怎麼運動?
接著我就會放管足的放大照片
Q:接著我還會放一張海星吃牡蠣的照片
如此比較容易想像海星如何攝食的過程。。。

說實在的,生物課若能夠多一些動手操作、觀察的課程內容
學生上起來真的是充滿了興趣,
我喜歡那位唱著歌的孩子
他的歌聲告訴我,生物課是有趣不乏味的,且讓他放鬆心情,
學習的興趣高了,自然就會學習了


學生看到活的文蛤都超級興奮,特別是伸出出入水管時,嗨哪

定睛觀察

畫海星觀察海星

這位同學總是很認真的觀察


愛上無脊椎的三堂課

以往,教動物界總是我覺得份量很吃重的一部份,
因為動物界的種類很多,要教的無脊椎動物包含五大門,
我製作的PPT一年比一年精美,所下載的好影片一年比一年多、精緻
但教這麼幾年下來,總是覺得看著PPT上課,
孩子們不是很感興趣,我也覺得要講好多好多『知識』,
反思這樣的教學是我把課本上的重點一一的整理在我的投影片上,
多加了些重點圖片在PPT上,
其實孩子若自己能閱讀課本,
我的重點只是把課本上的段落文字刪解成幾個關鍵字,
讓他們要注意看到我認為的重點,
其實成效真的不怎麼好
昏昏暗暗的教室,幾個動物的特徵影片若不引人入勝
學生還會打瞌睡。。。。


這幾年,我開始針對分類的課程有了些省思
學生學分類的意義不在於死背活記這些動物的特徵,
而在於學生能否透過觀察,來辨識這些動物有哪些特徵
國中所學的無脊椎動物其實很簡單,只包含五大門
但以往的教學常常會流於記憶特徵、背例子、會配對成功就好了
也因此,今年的教學
我和景琳想要讓學生透過實際的觀察
學會區辯這五大類生物的差異,
最後再讓學生統整這五大門的相似及相異點

第一堂課:節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
在最初的設計,我原本是要去抓六隻秋引來給六組學生觀察,
但我想要讓學生觀察的剛毛實在不是很容易觀察
因此,景琳提供了一片很棒的影片
是給國小孩子看的『蚯蚓』
裡頭有拍到我這一生還沒看過的剛毛構造
也把蚯蚓的運動模式拍得很清楚
所以在教環節動物門時,便是用這影片來介紹
在看這部影片時,我會讓學生思考的是
Q:蚯蚓為何叫做環節動物門?他有什麼特徵?

Q:蚯蚓吃什麼?怎麼吃?(這部影片連蚯蚓的口器都拍得很清楚,像吸塵器一樣)
Q:蚯蚓怎麼運動?

--在上完這一部分後,有些孩子就會問了:那蜈蚣、馬陸也是環節動物門吧!
這時候我都還不給答案,我會留到最後統整在提出這問題


第二部分我讓發下A3的紙,兩組孩子畫蜘蛛,兩組畫螃蟹、兩組畫昆蟲
我的指令只有兩個:針對這類生物的特徵,畫的越詳細越好,且要全組一塊完成(不准看課本,我希望他們先把一堆先有概念畫出來,這樣能討論的東西才多)
畫完之後,我會將六幅畫貼在黑板上,
接著,我先問六組問題
Q:這三大類動物被歸在同一門,請問他們有哪些共同特徵?
Q:節肢動物門的『節肢』是什麼意思?
Q:附肢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地方是附肢請舉例
在瞭解節肢動物門的意義後
接下來我帶孩子看他們所繪製的圖畫
我會帶他們看到圖畫的重點:
Q:有哪些組別有畫到身體的分節呢?
Q:有哪些組別有畫到步足、口器、觸角、螯足的分節呢?
Q:蜘蛛我會特別問他們,步足會從哪裡長出來?請想想看
---蜘蛛的絲從哪裡吐出?蜘蛛有幾顆眼睛
(大部分的孩子會將步足從腹部畫出,但其實蜘蛛的步足是從頭胸部長出)
接著我就放一張真實的照片給孩子看
Q:昆蟲的是從哪裡長出呢?請先回想看看
接著才放出一張正確的照片
Q:螃蟹到底幾隻腳呢?有些組別會畫出十二對腳

只要我所提到的分類特徵,學生原本的圖畫有畫出來的,我就會加分,
但我明年會做的是,依舊先帶孩子知道什麼是節肢的意思
然後運用這樣的知識來讓各組討論六張圖畫哪裡畫對,哪裡畫錯
畫錯是很棒的一件事情
因為透過這樣的先有概念,才知道學生是怎樣思考的
也因此,我們的教學便在撞擊孩子的先有概念
讓他們產生衝突後,才有競爭性概念
這樣的學習才有成長
這隻蜘蛛會抱卵呢

這組畫的很有色彩,步足有畫出分節,很不賴!

這一組畫的真不錯,只不過為了將腳的分佈畫平衡
,所以腳長出來的位置也劃錯了!

這一組好可愛,可惜蜘蛛的體節應該要有兩節哪

Add caption
這樣比較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