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

拼圖法進行植物界的學習

過往教分類這一章節對我而言總是件苦差事,
好多生物要教、好多特徵要學生記憶
投影片做的水當當,但我總是覺得很填鴨
直到生物科伙伴們陸續請育嬰假回來後,課程的討論開始有了轉變

兩年前,我們開始討論課程的轉型
記得景琳講了一句話:學分類,不就是該觀察、觸碰、比較嗎?
我們學校就在十八尖山旁,這樣好的生物學習環境,怎能放掉
於是兩年前我開始使用小組合作學習,也開始將課程做了一個大轉型
我們兩個開始分工設計任務單,我們想要藉由尋找植物,來學習、認識植物

原本總是老師講給學生們死的知識(課本)透過引導轉化
把原先課本上的構造名稱轉為任務要學生尋找
並延伸許多問題讓知識與生活連結

在放風尋找植物前,
前一堂課我會大略先介紹四大類植物:蘚苔、蕨類、裸子、被子之個別特徵
我請孩子先回去預習植物界的內容,接著告訴孩子下一堂課在十八尖山山腳下集合
實際操作這堂課,每一個五人小組給予五張不同內容的學習單
這五章學習單內容分別包含了蘚苔、蕨類、裸子、單子葉、雙子葉植物
接著,請各組拿到苔蘚學習單的同學再組成一組
我告訴他們就是蘚苔植物的專家
這一節課,他們必須一塊行動一塊找尋並一塊完成學習單的討論和撰寫
下一堂課,他們必須回到原組去講解給同組的聽有關蘚苔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裸子植物專家正在尋找滿坑滿谷的針狀葉,
但其實孩子們找不太到~~
找尋植物的地點最好是五種植物可分散開來,卻又都在一定範圍內
學校通往十八尖山的步道便有好多松樹和蕨類
雌雄毬果、針狀葉都找得到~所以那條小徑就可以找到這兩類,也是因為這樣的課程,才發現生物老師覺得很容易找到的針狀葉、種子、雌雄毬果,但對缺乏野外經驗的學生而言,其實不容易呢~~
蘚苔、單子葉和雙子葉我就請他們在操場找,
尋找時間我給予他們20-25分鐘
找回來後,各專家便圍成一圈開使討論任務單,並一起撰寫。看到他們恣意的圍著、討論著,這畫面真美~
有些題目需要回家找資料、上網、問父母才能回答,所以這堂課我要求百分之八十完成即可~我請他們將撿拾、採集到的植物收集好,回家黏貼在任務單上的背面









這些植物貼上後,可以做簡單的美編,並寫上構造名稱和特點放在透明資料袋中
蕨類若採回沒有立即處理、攤平,隔天就是捲曲難收拾
過去就是少了這個動作,採回植物講解完都沒有好好對待
今年這樣的方式,也希望可以成為教室布置的一部份
讓學生常常能回頭去看自己所學習的內容為何



裸子植物專家正在解釋裸子植物的相關特徵給同組的聽
在下一堂課,專家們回到原組,
便請各類的專家,依照蘚苔、蕨類、裸子、單子葉、雙子葉的順序
依序講解、報告給原組組員聽,
講解時,需拿著實物講解給同組的聽這類植物的特徵
當每一個專家都講給原組聽後,我便改成講給全班聽
蘚苔專家是否有願意講給全班聽~
孩子們一邊講,我就一邊把這類植物的特徵寫在黑板上,
第一個主動講給全班聽的專家就可以加5分,
台下的專家若有要針對漏掉的補充,一項加1分,最多加2分
這樣一來,也可以彌補各組的專家,有漏掉的部分~~
學生多半可以把課本上的概念講得很清楚,我通常只是在旁邊點綴的份


下一堂,我請蕨類專家將其所採集來蕨類帶到實驗室
我們要進行,國中最後一次的顯微鏡觀察了~
講完這句,學生在下一堂課在使用顯微鏡時都珍惜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