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9日

讓世界動起來~法拉第的一生科學舞台劇


看我們包成這樣~就知道那天有多冷了


其實我這個做媽的人,真的很少看電視,
所以我很多資訊都是從網路上得知,
資訊真的是太重要了,而我的很多資訊其實是從阿簡的噗浪上得知
這個法拉第的故事的舞台劇其實會知道這訊息就是看到阿簡有分享
所以當我按進去科博館的網站後,驚為天人
當我發現可以索票後,便把這資訊給我們的領召鈺奩
鈺奩也是行動和浪漫派的掌門人
一看到這訊息便阿沙力的請課發組長鍾江去幫我們索票
鍾江也不負眾望,索了50張票來給自然領域

但其實要去這舞台劇我是很ㄔㄨㄚ的
因為那舞台劇的時間是在晚上
由於那天樂爸要去台北,所以他不克帶阿樂(溜掉!)
我心中盤算了幾種去的方式

1.樂樂給褓母帶一整天
2.樂樂給褓母帶晚上加過夜
3.我自己帶樂樂坐火車一同去看
4.搭同事便車帶樂樂一塊去看舞台劇

後來,我硬著頭皮帶著樂樂一塊去欣賞舞台劇
由於舞台劇是在台中圓滿劇場,是屬於戶外的空間
我心裡想著,若是阿樂看不下去,那至少我把他帶離開,或帶去旁邊玩,也不會干擾到別人
心中一旦決定,就沒有任何事能夠阻擋我了
感謝好心的心穎開車帶我們母子兩一塊去
那天真的超級冷,我帶了好厚好厚的外套去給阿樂也給自己
心裡還真的很害怕讓阿樂吹風會感冒的,
但瘋狂的媽媽還是瘋狂的帶著阿樂去了

舞台劇總共是兩個半小時,一開始的等待再加上去大約是三個小時
讓我揪甘心的的是,阿樂竟然乖乖地坐著看舞台劇有兩個多小時
最後二十分鐘,他才開始蹲在地上拔草
太感動了!!
我竟然可以見證到這一刻!!
所以說,這舞台劇真的吸引人,
唱唱跳跳,加上燈光、布景的切換對一個到不兩歲的孩子來說
竟然可以吸引他的目光,我真的要給這一個舞台劇一百萬個讚!!



就從鐵匠的兒子談起

我稍稍有微詞的是男主角的頭髮真的是很怪異
然後就是老妝的問題,男女主角真的化的不夠老
但整體劇情的安排真的比閱讀傳記要來的振奮人心
劇本、對白及靈魂人物真的有把法拉第對科學的執著與興趣表達的淋漓盡致
現場好多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塊來欣賞
在當場實驗示範時,就有好多爸媽當場會跟孩子討論那實驗的意義
我很喜歡這樣的氛圍,
此外,當特斯拉線圈秀開始時,又是另一波高潮
而當孫維新走進法拉第籠時,還有小朋友問說:為什麼不讓我們進去?
現場聽那電的聲音還真的讓人起雞皮疙瘩,好震撼的力量
難得的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這次會這樣執著地想要去看,就是真的很想見識到底會如何呈現
當晚十一點半躺在床上時,我見到阿樂的臉上有一抹微笑
我想,他連作夢也在笑吧!

2011年12月18日

12/16 如何帶領科學閱讀

近幾年來,大家開始重視『閱讀』這件事
學者、專家、老師們都一致認為閱讀可以培養專注力
並有助於學生拓展知識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在教育單位花了大量經費在閱讀之上,
但光是擴充經費在購買書籍資料其實是不夠的,
我覺得還需要有很大的經費投注在訓練老師帶領閱讀,
以往閱讀總是交給國文老師來做,但其實每一科的老師都需要學會帶領閱讀的技巧,
就科學閱讀而言,其實科學閱讀和閱讀最大的不同點
在於以科學的態度來閱讀。。。這句話很玄,
但其實就是在閱讀後,能否形成科學議題、找到證據支持?
並意識到文章裡頭的真偽性。。。
或是針對文章提出懷疑的、好奇的地方
這些都屬於科學閱讀的範疇。。。
在理解科學閱讀的本質之後,會發現,
科學閱讀的精神其實如同探究的精神,
是否能夠在不理解之處,探討原因、並運用資訊來解讀和理解

很多老師一定都有帶領過學生閱讀的經驗,
但以往的經驗總是請孩子們共讀一篇文章並寫心得,
後來我們發現這樣的策略反而讓孩子們不喜歡閱讀,
因為他們覺得閱讀就是要寫作業。。。
當閱讀成為一種負擔及壓力時,反而是推展不下去的!!
所以,到底該怎樣帶領閱讀,能邀請到敏而老師來分享他的閱讀引導策略真的著實讓我開心不已!!


這場研習,敏而老師先示範了個閱讀引導的小活動
他請現場老師們自己分組,大約四人一組
接下來每一組他都發給一本較厚的書和一本較薄的繪本
第一個部分要我們閱讀的是:
隨便一個章節,請兩個人先共看一本書,選你最有興趣的一個篇章,(她大約給我們十分鐘讀)
接著,在請我們在MEMO紙上寫下剛剛所看的大意。
書寫的內容只要大略描述就可以,不需要太完整。
寫完之後,他請我們和同組的另外兩人交換書籍
下一個部分,他要我們看剛剛同組看過的部分,看完之後書寫的重點是:
原先你不知道的,看完之後才知道的

在操作完這兩個部分之後,
敏而老師問問我們哪一個操作你覺得比較有趣?
其實,第一個部分的操作偏向讓讀者們『記憶』閱讀的內容,
類似考試,是要記憶的,但對文章的深刻是較為淺薄的。
第二個部分的操作,則是偏向『讀者有興趣』的閱讀,
對讀者而言,讀者有在思考、芻讀到的資訊,
因為他必須將所見的資訊和過往的知識比對,
看看哪些是原本不知道的,哪些是閱讀完才知道的,
在有這樣的引導策略加諸進來之後,
讀者的大腦將做更高層次的思考,而非像海綿般地記憶書中的內容。

後來,敏而老師又示範了個閱讀偵探的小遊戲
我們一群老師,就開始學習serendipity這個英文字
老師在剛開始就告訴我們這個字不是很好解釋的一個字,
現場也沒有任何老師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很棒,沒有破梗)
大家都站在同一個學習基準點上。。
敏而老師先給我們看了幾張圖,這幾張圖可愛又有趣
第一張圖描繪了serendipity就是投一個硬幣,得到三顆糖果,
第二張圖描繪了serendipity就是牛奶又打翻了,但媽媽說:『意外總是有』
看完了三張圖後,敏而老師就問我們:你們覺得serendipity是什麼意思呢?
有老師說:碰巧、意外、幸運
接著敏而老師便要我們推論論第三張圖的結果該是怎樣?
serendipity就是又要到脾氣不好的阿姨家
敏而老師問我們:『你覺得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大家紛紛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阿姨家有正妹、車子壞了等等
最後秀出的結果是:阿姨家的狗生小狗了~
當圖打出來的那剎那,真的讓人有種既驚喜又有趣的感覺
而且,在其他老師們說出他們的推論時
可以聽到其他老師幽默有趣的答案
這就是閱讀引導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環
透過與他人分享,可以聽到不同的想法
不僅可以刺激自己思考,也可以看見他人的思考和創意
這樣的閱讀,真的超有意思!!

這幾個閱讀引導策略,其實都需要老師事前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
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閱讀。。
但也可以是老師們訂定閱讀的主題,但學生們各自回去找資料
在帶來之後大夥一塊閱讀,並透過討論的方式
來瞭解他人的閱讀和過去所不知道的內容,
而且最佳的方式是,各組或個人都閱讀不同的材料,
這樣才會有更多的討論和對話和想要理解的衝動,
敏而老師提醒我們:閱讀不一定要全部閱讀完,
但若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那後續學生是可以自行閱讀完的,
如此的討論,便可以刺激學生自己在去找想要閱讀的資料並和他人交流與討論
透過他人的閱讀分享,可以聽到不同自己的觀點,其實才是閱讀有趣的點,
所以我們真的不必在意所謂的『閱讀量』
但我確信真的有好的引導策略,是可以刺激學生想要閱讀的動力的


中間我們談到的學習單的使用
我們過去很多的閱讀引導都會使用學習單,
學習單不是不能使用,但當學習單上的問題充斥著所謂『記憶』型的問題時,
這樣的閱讀,將失去了所謂的『趣味』,
變的如同是第一個操作手法,讓學生如同海綿般的記憶閱讀的內容。。但卻缺乏高層次的思考
但怎樣的問題可以較為聚焦思考呢?
在『問對問題找答案』這本書其都有介紹,
阿簡之前也有介紹科普閱讀-從讀新聞到分析新聞

我修改了一下書中的問題,並參考敏而老師過去在網路上的資料
我覺得比較適合國中生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 你覺得這篇內容和你過去讀到的那些內容很類似?你曾經發生相類似的事件嗎?社會新聞有相關的事件嗎?
2.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沒有什麼你原來不知道,在讀完後才知道的?
3.針對文章提出想問的問題。
4.文章中有哪些字詞(或圖片)你原來不懂?但讀完上下文以後懂了的字詞(或圖片)
5.這篇文章的假設是什麼?
6.這篇文章的推理合理或不合理? 為什麼?
7.將文字圖像化(前一陣子看法拉第的故事,裡頭敘述他磁生電的器具,很想請學生畫畫看)

很喜歡敏而老師這一次研習給予我的許多衝撞想法
帶領閱讀該是件有趣的事情,我深深這樣覺得
計畫未來將要使用這些引導閱讀在課堂之中
皮卡彎也曾經使用這樣的技巧在教動物界的內容
這些有趣的策略,待我操作在神經的內容之中再來發一篇

2011年12月6日

蒸散作用與運輸構造觀察



以往,我這個實驗都是帶到班上去做示範實驗,
因為每組都要做的話,要浪費很多芹菜,我實在覺得好可惜(家庭主婦就是會省東省西)
此外,我也覺得這個實驗太過簡單,所以帶到班上去做就好了。

但今年,我想要讓學生多觀察有關維管束的部分
所以,在這個實驗中,我連結了一些實驗讓學生觀察
這節課最剛開始,我先在台前做了芹菜蒸散作用實驗的一組實驗
等三十分鐘之後,我在請各組來台前觀察
接下來請各組討論的問題是

1.在這個實驗中,為何一個要做葉子留存的處理,一個要把葉子拔掉?我們想要觀察什麼現象?
2.在問完這個問題之後,我便想要學生去想想看,香蕉這果實有無維管束?
有,為什麼有?沒有,為什麼沒有(都需講出推理的原因)
學生的回答大抵有這幾種
A:有,因為養分和水分必須輸送過來儲存。
A:沒有,因為課本上寫,維管束只有根莖葉才有,所以果實沒有。
A:有,因為裡頭有澱粉和糖類,應該是維管束輸送過來的。
A:綠色香蕉可以行光合作用,所以會有澱粉(馬上有人反駁:那黃香蕉就不能行光合作用了嗎?)
學生的回答讓我思考了一個問題:
香蕉在綠色狀態下,那香蕉皮可否行光合作用呢?
(哈~~其實我根本壓根沒想過這個問題。。)
我還放了張香蕉的維管束照片給學生看
看看到底什麼是管狀細胞

香蕉鬚鬚中的維管束

在討論完這個部分的問題之後,我便要學生去做芹菜的切片,
我請學生盡量切薄、切完整,便可以看到維管束的排列形式。
並在複式顯微鏡下觀察,並將所看到的畫下來在記錄簿中,
並想想看哪一個部分是木質部,哪一個是韌皮部?
並完成問題與討論的所有討論問題。。。
最後我會請每一組上台來畫他們的觀察結果
並在圖上標出木質部及韌皮部













其實在觀察學生的繪圖時,
就會發現學生真的不太曉得維管束到底長什麼樣子
最後我會在秀出一張真實的芹菜圖照
並說明照片中,到底哪裡是木質部哪裡是韌皮部
並最後去總結哪一個繪圖是正確的


最後我還請學生思考一下,芹菜到底是雙子葉植物還是單子葉植物?
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A:有學生說是單子葉,因為維管束的排列很亂(他們的莖切的皺在一塊)
A:有學生說是單子葉,因為他的葉脈是平行脈(原來他們不會看網狀脈)
A:有學生說是雙子葉,因為他是網狀脈
A:有學生說是雙子葉,因為維管束排列是環狀


這個實驗我覺得最可惜的是,木質部沒有很明顯的呈現紅色
因為我們是用食用色素來泡紅墨水溶液,
濃度可能太低,所以導致效果不太明顯,
我們學校另一個生物老師建議,他們以前是用鋼筆的紅墨水來做實驗
濃度非常濃,效果很明顯,
若效果明顯的話,學生就可以更好判斷木質部的位置了!!

2011年11月25日

好美的生態池:新訪客仰泳椿造訪


生態池


仰泳椿

我好喜歡我們學校的生態池悠~~
每次經過總是忍不住想要多看他一眼,多關心一下,
看著陽光下綻放的花朵,蝴蝶忙碌的穿梭其中,
海檬果的花瓣掉落在池水中,白色的花趁著綠色的池水,真美
這是由美術老師之浩規劃的,
果然美術老師就是不一樣,對美真的很有想法。。。
據說他請了一個建築師幫忙化設計圖,
把我們原有的一個小圓池給敲掉,(破壞才有建設,三民主義如是說。。。)
大刀闊斧的破壞,讓我知道原來可以這麼做

本來一池清水,經過了幾個月的滋養
蝴蝶來了。。青蛙、蟾蜍來產卵了
黑脈樺斑蝶、螺、蝌蚪、黑殼蝦是老常客了,
但今天我走進仔細一瞧,才發現多了好多的仰泳椿
記得第一次認得仰泳椿是在蘭嶼的小池子中
今天再度看到仰泳椿,倍感親切
其實,生命自會到出路
你看。。這些生物不都悄悄的來訪了!!

其實在生態池剛蓋好之處,
我就很積極的跟總務處說千萬不要放錦鯉,(可能是我個人因素,不愛這大魚)
再加上錦鯉體型好大,這生態池小小的,應該放些小魚就好
很希望可以放一些台灣原生種的魚,之前orangeV給我好多建議,
但有些魚種像是孔雀魚、紅球,在冬天太冷的環境下,
有可能會冷死,所以水族館不建議我放。。。
接下來我們就鎖定青將、大肚魚跟蓋斑,
但學生覺得蓋斑太兇,會把蝌蚪和其他餘種吃掉,
所以大家又再僵持不下。。。
然後又討論到池子旁有一棵海檬果,
很怕他的葉子、花朵裡頭含有生物鹼
會讓池子裡頭的生物無法適應生存(這點我就真的要做做看研究了)
怎麼講一講,好像都不敢放魚進去了。。
目前,還在要魚。。所以裡頭是沒有魚的,
也好,不要隨意亂放魚,否則弄出魚命來也不是好事
等到時機成熟了,在放魚都不遲,
喜青甚至建議說:可以全校一塊來討論要放什麼魚是最好的
在大家的討論、投票之下,可以共同來決定屬於我們學校的魚種
學生也會對魚種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甚至因為是自己決定的,
會更愛惜這池子裡頭的生命,甚至會來保護他們
甚至可以組成所謂的解說員、研究員
定期來調查池子裡頭的生物,並有研究與發表
讓全校一塊來關心這麼一塊小濕地,
並讓這樣的心不斷傳承下去,這才是環境教育。。
說得也是,環境教育要融入生活當中
校園裡處處是媒材阿
就看我們老師有沒有這智慧來運用囉!

2011年11月21日

生物趴辣客4心得文~~分享是快樂的。。。快樂之後呢?

這是股民間的草莽勢力,大家齊來梁山聚會,喝茶、出小菜、看招,打著『分享力量大』的旗子,是真心的想要讓自己更進步,讓教學更好、讓學生更好,我很喜歡『2分鐘小菜』的概念,因為2分鐘真的不是什麼大壓力,但願意端出來,就是願意和他人分享的參與者,還有好多人不敢跨出這一步,不敢、也不願意分享,但在這裡,要來參加就要『分享』,即使我這道菜很小、菜色不豐,但心意很足。

猶記得去年九月,去趴拉客1的感動,當時在蛙咖啡,小小的房間,擠著20幾個人,那時樂樂大約七個月大,他終於漸漸可以睡過夜,也因為趴拉客1只有一個下午,我安心的把孩子托給娘家,單身一人前往蛙咖啡,記得那天要進到蛙咖啡之前,我是帶著雀躍的心,邊走邊跳進去蛙咖啡的,那種產後長期帶孩子的疲憊、緊張、焦慮和睡不好的苦悶之心,在參加那場聚會時,瞬間消失無影無蹤,滿滿的感動,在離開之後上了公車,心臟噗通噗通的跳,心中滿腔熱血,覺得自己剛剛完成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好了不起!!我知道在教學上,我不是孤單一人!而是有這麼多的朋友可以分享與支持。

那天幾個老師分享的教學策略,我後來都還持續的使用在教學上,月鈴老師是開啟我推動探究之路的明燈,小P(這假裝要拿東西給阿簡的妙人)分享的天擇說實驗,後來我又去參考國外的網站改變實驗方式,實際的運用在課堂上帶領學生討論,還有季瑾的膽汁妹妹,也是我在講消化作用的時候的一個妙梗,還有我仿效台中的一位老師收集分享的嬰兒套件組,在教生殖時,我也分享給我的學生看看臍帶、小嬰兒襪子、鞋子、和衣服,那是一種對生命的珍惜與愛,我把這樣的溫暖也保存下來分享給學生。

參加了第一屆和第四屆趴拉客,我的感覺是,滿腔熱血的老師好多喔!真棒,能夠把這樣的力量凝聚起來,阿簡真的好有魅力和號召力,(阿簡真的可以上時代雜誌和CNN了),只是辦到第四屆了,2分鐘的小菜開始讓老師們覺得意猶未盡了,吃下去反而更開胃,當胃口大起來,要滿足這胃口,就需要有更深入的討論和互動了。

其實來的老師很多樣化,有還在學的學生、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也有剛畢業出來的老師,不同老師的需求實在不同,所以要符合老師想要成長的條件很重要,像我,手不巧,製作教具一直不是我的強項,現在也沒有太多時間來製作教具,所以我會用買的或請學生製作教具,我目前想要增進的是『如何引導思考?』『教什麼內容?』『我想要帶給學生什麼?』的部分,我想教書超過五年時,對教材已經熟悉的老師,應該會開始思考教學中更重要的事物,所以今年的教學,我開始加入探究的元素在教學裡,我開始嘗試用引導討論的方式在教學中,喜青還問我幾個問題:『為什麼要教生物?』『學生學生物和生活有何關連』『未來學生可以利用我所教的生物來解決什麼問題?』,當老師不斷地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時,我們的教學才會有靈魂和精神。當十二年國教啟動,我們老師到底是準備好了,還是來臨了才要改變。

今天中午和教務主任剛好有個小對談,這屆七年級的家長打電話來學校罵,『不是十二年國教了嗎?為什麼每天早修都還是排滿了考卷?』老實說,我也是把學生某一天早修硬排了一張考卷的任課老師,所以我也有貢獻,但是當整個大體制下,三次段考的評量的方式不改變,老師就還是會印出一大堆的學習單、考卷來塞滿學生的早修、午休、空白課程哪!我突然覺得,家長們已經來勢洶洶了,但我們老師們還是處在過去的時空狀態下,那怎麼得了?

可我又反問了我自己……………
未來,我不訂考卷了,我要怎麼評量學生?
我們生物科可以率先改變段考的評量方式嗎?
我腦海中浮現了幾個畫面:跑臺、操作顯微鏡、認識校園植物、製作報告??
除了這些技法之外,
我想,教學中最重要的還是喜青問我的那幾個問題:
『學生為什麼要教生物?(老師為什麼要教生物)』
『學生學生物和生活有何關連』
『未來學生可以利用我所教的生物來解決什麼問題?』
當把這些問題放在心裡,不斷地反問自己,
我們站在講台上,可以更自信滿滿的告訴學生,
因為學了這個,未來你可以…………….

趴拉客已經能把有志之士匯集在一塊了,
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有志之士的能量發揮到最大,
甚至能夠撼動我們的教學現場,
我或許胃口太大了,但這也是我真心的期待,
而且我覺得阿簡真的有這樣的魔力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我突然想念起趴1小而美的討論現場,
雖然菜不多,但那樣人數少的親密感,
才能誘發更多的眼神交會、語言交流、和心靈上的共鳴。。。

2011年11月9日

血液循環教學-4

這節課我帶學生看小魚的尾鰭的血液循環,在上課前,讓我天人交戰的是『到底要孩子自己帶魚體還是我自己買???』,其實大可我自己帶來,但我覺得照顧魚及善後這件事情,不應該是我一個人的事情,此外,我覺得幫孩子準備魚體,孩子似乎對這隻魚沒什麼特殊感覺,而且同一隻魚要被拿起來觀察蹂躪至少五次,所以,我決定還是讓學生自己帶魚來觀察。

當天,班上幾個孩子就小心翼翼地帶著魚來上課,在課堂上,我告訴孩子,若你不想養魚,那就請你還給水族館,而不要亂放生,若你想繼續看著生命綻放,而且將魚養得很好,若到學期末,魚還是有生命力的活著,我就會幫他們加十分!!聽畢,學生爭先恐後的說要養魚,而且很有自信會把魚養好,隔天,我在班上看到幾個漂亮的透明缸,他們班說要全班一塊加分,我心裡漾著一種幸福的感覺,對嘛!就是要這樣,這樣才是生命教育吧!

當然,每次去上課時,老師也要三不五時的去關心那群魚,這樣子鼓勵孩子,魚兒被照顧歷程才能夠持久。。
---------------------------------------------
回到這一堂課的觀察,我在前一堂課有請各組學生帶小魚和相機(最好還要有聲音、影像的連接線),我希望各組在觀察小魚時,可以一邊錄影,接下來再將相機照出的影像直接用單槍投影,報告給全班聽有關於血液循環系統的相關構造。

我先錄製一段影片說明等下會看到的東西,包含有魚尾鰭內的軟骨、色素細胞、血管、血液,讓學生先知道到底要看到什麼東西


剛出生幾天小魚仔的尾鰭血液流動


我幫孩子們錄影的畫面

接下來我還在黑板上寫了2個問題:
1.如何在顯微鏡底下判斷動脈、靜脈、微血管?
2.從顯微鏡底下看到的畫面如何判斷小魚心臟位置?


我們所使用的封口袋不是最小號的,所以魚很好裝入封口袋中,袋中只要裝一點點水就好(甚至把魚放進去時的水就足夠了),重點是,動作要快狠準,不要拖,小魚就不會死。學生都說我很狠心,但我說,你若優柔寡斷、拖拖拉拉才是對他最不好的。此外,空氣要從袋中壓出,讓魚體平躺,此外,還有一個大重點是小魚的尾鰭邊緣要對準載物台圓孔中央,為什麼要把尾鰭邊緣對準圓孔中央呢,因為若他們能看到尾鰭邊緣,就可以瞭解到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影像了。
在交代完問題之後,接下來我就讓學生開始觀察血液循環,學生異常的興奮,都很怕魚會死掉(會被我扣10分),所以動作都非常的輕柔,且都不敢觀察太久。但我覺得這個實驗既然已經做了,就要讓學生真的有看到東西,而不是怕東怕西的,結果折騰了魚,卻什麼也沒看到。
老師事前的準備,就是確認一下顯微鏡的觀察品質是否良好,像這次只要有使用有光源的顯微鏡觀察結果都還不錯,通常就是魚體放上去載物台就可以看到,但要記得不要觀察太久,不然小魚會熱死。

學生解釋所觀察到的畫面



以繪圖方式介紹魚尾鰭血液的流動


學生大部分還是會用血管的粗細來判斷動脈、靜脈、微血管



在帶完這個實驗之後,我發現到幾個可以改進的問題:
1.用有光源的顯微鏡觀察,可觀察到的血液流動會比較明顯(但千萬要注意小魚不能過熱)。
2.魚鰭的邊緣是很好界定尾端及頭部很好的位置,此外,魚鰭尾端相對能夠觀察到的狀態也較透明透光。
3.若使用沒有光源的顯微鏡,則要提醒學生反光鏡要調整,太暗看不到。
4.使用數位相機錄影,可以減少魚體痛苦時間,並讓拍攝下來的畫面同組共同討論,是比較好的方式對待小魚,只是若一組只有一個人在操作集拍攝,其他人就相對沒事做,很可惜。
5.朱文錦的尾鰭色素太多,其實很干擾觀察,我覺得大肚魚相對較好觀察。
6.用封口袋裝小魚真的比培養皿好觀察,魚體不會一直跳動,過去用培養皿,學生一直用滴管滴水(玩水),弄得整個載物台都是水,所以過去的裝置並不是很好的觀察裝置。
7.用相機連接單槍播放的效果真的很好,但這次發生些插曲是,有些沒有帶連接線,所以放不出來,好可惜!!下次我會先帶一條給學生看,讓他們知道線到底長什麼樣子。
8.播不出影片的組別,我就只好請他們畫圖來解釋所看到的東西,學生能夠保有這些影片來做紀錄其實是很棒的一件事,因為他們壓根沒想到顯微鏡看到的畫面可以保留下來,相機連接單槍真的是很方便哪!我之後觀察水中小生物也會請學生帶相機來拍照,觀察並拍攝水中小生物的畫面就簡單得多啦!

明年做這個實驗,我會建議各班在前幾週先養魚,並找好管理員,有了這樣一層管理,其實也是教育孩子要善加對待、珍惜這些小生命,有了些感情,在觀察魚時也會更用心對待他們。

2011年11月7日

血液循環教學-3

我原本想要在這一節課進入到體循環和肺循環的
但因為討論了一些問題,所以還沒進入
這一節課:我和學生討論了


  1. 瓣膜數量、位置的問題



  2. 心臟收縮時,血液到哪裡?心臟舒張(放鬆)時,血液去哪裡?


  3. 四個腔室分別和哪一個大血管相接?

其實就是整理一些我先前沒辦法討論完的問題:



Q:先前觀察心臟模型及豬心,你們各組看到了幾組瓣膜?(各組回答)



Q:請觀察課本心臟剖面圖,你們觀察到幾組瓣膜?



A:有些組別回答3個、4個、6個。。。(我後來才發現學生以為圖上的一撇就是一組瓣膜,所以左心房和左心室間的瓣膜,他們會以為有兩組瓣膜。。,其實『組』和『片』在這地方要先跟學生說清楚差別)當我公布答案時,有些組別抱怨著課本上的圖,左心室和主動脈間的瓣膜被擋住了,沒看到!!但能看到的組別當然相對細心,所以當然要加分囉!



Q:若心臟有四個瓣膜,那我們上回量測心搏的聲音為何只聽到噗通兩聲,而不是連續四聲呢?



A:有個組別說:左心室的肌肉層厚,所以撞擊力道大聲,右心室的肌肉層比較薄,撞擊聲音比較小。。



A:有些組別想到是兩個心房心室間的瓣膜同時關閉,所以同時噗,另一聲,則是心室動脈間的瓣膜關閉,所以發出通!!



有些組別則苦思不出答案,但我覺得這兩個答案都很棒!!有推理的想法呢!今天我做的處理比較不適當的是我只給答對的加分,但相對這兩個答案的價值,兩者都有理阿!!我覺得應該是都要加分才對,但若有別組提出反駁,則也可以加分才是。。。



反思最近的我,雖然有問出一些不錯的問題,但是卻比較少讓學生進行支持和反駁的機會,讓學生又少了一些思考的機會,這是我最近幾堂要改進的地方哪!!最後,在討論四大腔室分別和哪一條血管相連接的問題,我的目的是要學生學會看圖,也就是答案其實都在圖上,只是看你會不會看而已,以往這個部分我是讓全班考試,將答案直接寫在課本上,目的就是答案我都給你了,但你要會找,過去執行的結果是,還是有學生不會看,但我沒辦法一個個下去教他們!



今年我讓學生自己討論,並請他們不能將配對的答案寫在課本上,就是要會用手指出血液怎麼流動就是了。給予他們8分鐘左右的討論時間,接下來,我便走到各組去隨機抽問腔室,他們要回答出那一條大血管,若回答的太快的(用背的),我會問他們為什麼?這是就是要比出怎麼流動的。

我很喜歡這樣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因為會看圖對學習血液循環非常重要,這樣學生彼此討論的方式,讓每個孩子都看的懂圖,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學習成果哪!!

循環系統教學-2

第二節課,我開始和學生討論血管
我的開場是:先前量脈搏、把脈到底是量動脈、靜脈、還是微血管?請各組提出想法,並說出理由!!

從這個問題開場,接下來我便會開始去引導學生思考

動脈是將血液帶出心臟還是帶回心臟?為什麼?

討論完這個問題之後,接下來我便開始要學生閱讀課本整理重點:

這一次,我只在黑板上畫格線而已,我將血管分成動脈、靜脈、微血管,

並將最常要分類的寫成不同類項:流向、管壁厚度、管腔直徑、血壓,我在先解釋這些項目後,便讓學生去討論、填入答案:


  • 流向的部分我要孩子看課本的圖,針對兩個不同目標來填:___心臟(填流入、流出)、___微血管(填流入、流出)


  • 管壁厚度(填大、中、小)(我會先介紹定義:哪裡是管壁)


  • 管腔直徑(填大、中、小)(我會先介紹定義:哪裡是管腔)


  • 血壓(填大、中、小)(我會提示:血壓是指血液對管壁造成的壓力,剛從心臟壓出的血液力道通常最強)

  • 這一個部分討論的時間大約要花個15-20分鐘,以往我口沫橫飛的講,其實學生不見得瞭解,但這一回讓學生討論之後,我發現他們終於閱讀課本了。。。。


    此外,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教學其實很方便,互相講解一下課本就好了,但我一個人能看到的實在有限,所以進到各組去觀看時,其實很快就可以看到個別學生的盲點,並請學生直接教學生就可以。像我看到這一節課的幾個討論就是:



  • 你看箭頭這樣指,所以動脈是將血液帶入微血管


  • 動脈那麼厚,所以管腔直徑比靜脈小啦!!


  • 動脈血壓大、微血管最小吧!因為血管大小差異。。。。



    • 其實學生的討論真的很有價值,因為那是自己理解的過程,而非我理解的過程,此外,能從課文中找到重點並整理也相當重要,所以這樣的討論時間我覺得很值得投資!!只是要各組都講出討論的原因真的需要不少的時間,所以像管腔厚度、官腔直徑,我便是直接問各組的答案,有答對的就加分。並沒有問推論的原因,但是血壓的部分,我就會請學生說說原因,並請各組去想想哪一個比較有道理,最後我再公布答案!!



      此外,我覺得很簡單的流向問題,其實有些學生根本看不懂,不管程度較好或較差的學生,班上大約有一半的孩子是不懂這個問題的。。。也不曉得如何找到答案。。這一題,我便是一組組的問,並且和他們討論怎麼看流向。。



      在整個討論完之後,我接下要各組討論的問題就是:

    • 抽血、輸血要打動脈、靜脈還是微血管呢?
    • (好多組別都說:抽血打動脈,因為血噴出來比較好抽,輸血打微血管,因為比較好找。。)

    • 為何在抽血時,要在手臂上綁一條橡皮管?


    • 請問黑板上所畫的手,哪一條是動脈,哪一條是靜脈?為什麼?




      1. 這樣一連串的討論,大概要花30-35分鐘左右,剩下來的時間,我就會講一點點血液
        我覺得這樣的討論之後,學生對血管的概念比較紮實,相較過去我講的口沫橫飛(又無趣)的課程,自己想出來的記得應該比較久遠而且有意義吧!!

        2011年11月5日

        循環系統的教學-1

        豬的心臟,左心室的肌肉層真的很厚實


        請學生用紙片標示四大腔室及兩個瓣膜的位置


        拿到豬心的組別,通常都以為厚實的肌肉層也是腔室,此外,拿到實體心臟因為和圖片差異太大,所以通常搞不清楚哪裡是確切的腔室位置


        先前曾經有針對循環系統設計了五堂課的課程
        但我真正要開始教學時,又想修改一些順序
        由於我是先教養分接下來直接教循環,
        所以現在已經進入到循環系統的中間了
        第一節:觀察心臟、量脈搏、心搏
        第二節:討論血管、血液
        第三節:認識血液循環
        第四節:觀察小魚
        第五節:淋巴、總整理

        第一節課我原本的設計是準備六組心臟模型讓學生觀察,各組我發六張小紙片,請學生將寫著瓣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的紙片放在模型的正確位置,但後來我只蒐集到四個模型,所以在去學校的途中,我去市場買了顆豬心,請老闆幫我剖成兩半,這樣就總共有六組物品可以讓學生標示了。


        我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我請學生先翻到課本的心臟構造圖,將我要他們標示的六個構造圈起來,接下來,我就請學生討論那六個構造在哪裡?並把紙片放在正確的位置。並告訴他們,我等下會到各組會隨機抽人來問,所以務必每個人都參與討論,否則問到有不會的,就無法加分。此外,若我有看到各組沒有參與討論的同學,那我會看到一個扣一分喔!接下來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到各組去看他們討論的情形,並和他們討論。

        通常拿到模型各組標示的位置都差不多是對的,有些組別會將左右標示錯誤,因為他們沒有想到那是對面人的心臟位置,即使有標對位置的,我也會問他們:『為什麼這是左心室?而這是右心室?你們用什麼來判斷的呢?』有些學生就會把模型拿起來放在胸腔前,告訴我這是他的右邊,這是他的左邊~~喔!!這樣我就懂了!!所以我要協助的就是幫助他們瞭解心臟的正確位置,並幫助小組討論。

        但只要拿到實體心臟的就都無法判斷正確的腔室位置,他們總是將豬心肥厚左心室的肌肉層當作是腔室,所以我會花一些時間告訴他們紅色部分是肌肉層,你們要找的腔室應該是空腔的部分,此外,課本所畫的左心室的肌肉層比豬心的左心室要薄,所以學生可能真的無法用圖來對照...但人的心臟左心室肌肉層到底有沒有跟豬心一樣厚呢,這點我倒是真的不知道!!

        我後來還給各組三個任務去思考,
        第一:心房和心室如何區分?
        第二:若不以方向來考慮,左心室和右心室可用什麼方式區分
        第三:瓣膜的功能為何,請推測瓣膜如何運動?

        第一個問題我原本想的答案非常簡單,就是上下位置不同而已,後來在問了學生之後,學生的答案非常有趣,有些會提到肌肉層的厚度,有些會說連結動靜脈的差異,有些會說心房空腔的深度比心室深,有些會說瓣膜之上的是心房.....真有趣的答案,我的腦袋都僵化了,但學生的答案真的很多樣,而且都沒有錯!

        第二個問題,我原本單純只想說就是肌肉層厚度的差異,學生的答案無奇不有,有些說邊緣比較斜的那端是右心室,(這部分可真是有趣!!我從來沒想過要這樣判斷,但其實這是很直觀的判斷方式。)
        有些說右心室比左心室空腔大,直到最後才有人提到兩心室收縮的力量不同,因為左心室的肌肉層較厚,所以收縮力道比較大!!(有些班的觀察力真的非常敏銳)



        第三個問題.課本就有答案,所以不難回答,但我要學生用肢體動作去模擬看看瓣膜到底如何運作?學生會用手去模擬的運作....這部分的討論相當有趣!!

        再觀察完心臟之後,我便讓學生分組去做脈搏及心搏的測定,我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讓學生聽到心搏的聲音,並讓他們去思考看看噗通兩生到底是哪裡發出的聲音.課本其實也有答案(但其實南一的課本今年描述的比較難一些,所以學生可能不太理解文字的意思),但能夠實際聽到也很不賴,並讓學生去連結瓣膜的作用,而且實驗結束之後,有一個伶俐的孩子問我:第一聲噗是一組瓣膜發出的,那第二聲通是誰發出的呢???(好棒的問題,真好的思考)


        經過這一回的實驗,我明年的實驗想要一組發給半個豬的心臟和一個實體模型,因為只有兩半心臟,所以要輪流看,但觀察心臟,可以看到實際的瓣膜結構和心臟肌肉的樣子,效果真的很好!!

        2011年10月24日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紀錄

        從段考完我就開始施行小組合作學習,
        在段考完的第一次上課,就請學生依照段考成績依序來選擇位置
        選位置的過程中,其實也看到不少的問題,
        1.男女比例無法真的分配均勻
        2.某某某選了哪一組,造成其他組員不開心
        這些我在下一次選組必須要克服!!
        我想要讓一次六個人(成績排序是同一輪)同時上台,
        依照分數高低選位置,
        選位置的前提是,男生的旁邊是女生,女生的旁邊是男生,
        若有無法剛好排到男女穿插的剩餘位置(通常會剩下2-3個位置),
        那就直接是剩下來的人來選,若幾個人不想要這些位置,
        則請下一輪六個人先選位置,他們挑剩下的,才是沒挑到位置的人挑
        若當場猶豫不決,則到下一輪的最後再挑位置

        今天是第二週施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第一天,
        上一週在施行時其實非常沮喪,就是不如我所想的那樣熱衷討論,
        沮喪極了,週末的時候就不斷想說要怎樣促進小組討論,
        在我看過幾篇彰師大的論文之後,
        裡頭有談到一些小組合作的技巧,
        於是我便想了一下,今天在帶學生討論就相對比較有方法

        今天在討論之前,便告訴全班同學以下評分重點:

        1.小組討論態度:
        若該討論時,有認真討論就整組加分,
        若組內有人玩耍、聊天我不會提醒,我會直接扣分,

        2.發表時:
        在各組發表想法意見時,
        發表的同學必須講的清楚、大聲,若太小聲則不予加分
        發表的同時,若有人不認真聽,則扣分

        3.發表內容
        小組討論出的內容若有自己清楚的主張,就會加分,
        若是有些內容講不清楚,則無法加分。

        4.支持或反駁(理由是。。。。。)
        若其他組的想針對剛剛別組的說法提出支持或反駁,
        前提時必須要專心聽,沒有針對所討論的來說,則不予加分
        支持的話,可以針對剛剛他組所講的不足之處補充
        反駁的話,請根據剛剛的說法提出說法予以反駁。
        只要能完整回答就加分

        5.各組人數不同,如何叫號
        由於各組每個人都有編號,按成績高低來編號,
        分別為1-5或1-6號,
        若有些組別某一號沒來,則請前一號來替補
        若叫到6號,則沒有6號的組別由5號來回答。

        6.同時舉手
        通常我會在問完問題之後,請各組討論幾分鐘(依題目難度給予不同時間)
        接下來我再依照題目難度去叫號碼,
        各組同一號的人才能舉手回答,
        依照舉手的快慢,我會請他們回答,
        若不同組的人同時舉手,那兩組都可以回答,
        回答的完整就可以加分。

        今天我就拿酵素活性實驗來給予小組討論
        有些班級還沒做唾液活性實驗的,
        我就請他們討論幾個大問題

        1.A(煮沸唾液)B(手握試管+唾液)C(手握試管+水)為何要做這樣的處理
        目的在比較什麼?
        2.最初加的是澱粉液,為何最後是用本氏液來測試?
        3.A、B兩根試管設置的目的是在比較什麼?
        4.B、C兩根試管設置的目的是在比較什麼?

        若是還沒做實驗的班級,我會請他們先預測三管的結果
        並且說出理由為何?

        我每一題都大約給了五分鐘來給各小組討論,
        在討論時,我會不斷地到各組去聽他們說,
        他們會問我怎樣怎樣對不對?我都不會給予正確或是錯誤的回應,
        只是針對他們討論的不足之處,再給予方向請他們在深入討論,
        若我在巡視的時候,看到各組有不認真討論,我就會直接給予扣分,
        若討論的熱烈的組別,我會給予加分,
        接下來,我就會抽一個號碼,請最快舉手的組別回答,
        針對某一組回答的,其他組在給予支持或反駁,
        其實這樣的作法,我想訓練他們表達的能力專注聽他人說話的能力,
        一旦站起來發表的同學講太小聲,則無法加分,
        若其他組別沒有專心聽也是扣分,
        若講的有理的,我會直接給予加分,
        此外,當天若有要收作業,若沒交的人我也會給予扣分,
        整組都交的我就會加分。。。
        今天的討論狀況比上星期好太多了!!!
        各組也比較投入參與。。。
        我覺得慢慢有感覺出來了!!!

        2011年10月19日

        酵素活性實驗的一些問題解決






        10/7阿簡分享了一個酵素活性的微型實驗
        星期一我自己就在家裡做這個實驗,
        我是用藥局買的雙氧水,濃度沒有很高,但反應也不算太慢
        大概整個實驗完成需要15分鐘左右,
        我今天就帶了五個班去做這個實驗,
        我也用點眼瓶來分裝酸中鹼溶液,
        我給一組一份四瓶溶液(酸、中、鹼、雙氧水),還有紅蘿蔔塊,
        還有三個空瓶子和三根吸管和一個紙杯
        此外,我還給每個人一張學習單


        孩子們在做這個實驗中發生了一些問題
        1.紅蘿蔔切太大塊,導致最後在清理時,紅蘿蔔塊拿不出來
        2.學生在加入酸液、鹼液、中性液體量不夠多,導致反應太慢
        3.學生不會用吸管取水,或是吸管中的水滴總是擠在瓶頭,導致水滴根本不會移動
        4.用簽字筆寫在點眼瓶上的字總是很容易被抹掉

        最後是我自己的問題,因為酸液、鹼液需求量太大,若連堂上課,我來不及補充
        所以今天一整天做完實驗結束後,我覺得我應該一組發三杯液體(用紙杯即可)
        在紙杯上面用原子筆寫上酸、中、鹼就好了,量可以符合我連堂上課,
        此外,字也不會被抹掉。。。
        但我後來有改良雙氧水的濃度為35%,但水滴跑的速度還是沒有很快,
        難道是我的酸液、鹼液酸鹼度都太弱嗎?
        我是用小蘇打和檸檬酸來配的,都配到飽和,
        氣體產生的速度還是沒有阿簡上回示範的快。。。
        WHY?

        2011年10月11日

        顯微鏡實作評量





        其實,顯微鏡的操作是最需要實作評量的,但我從來沒做過這樣的評量,
        記得在去年所辦的工作坊討論顯微鏡課程教學時,
        有一位老師分享他在考顯微鏡時,就直接讓學生實際操作,
        我今年也想這麼做,
        我是這麼做的。。。
        我在學期初就講好這一次段考的平時成績總共有四大項:
        一項是操作顯微鏡,
        一項是平時小考平均(刪一次最差的,之後平均),
        一項是平時態度(起跳85分,上課表現好就加分,遲到、沒帶課本、作業等就扣一分)
        一項是實驗報告(這一段落是做麵包發霉報告)

        我將段考前一天的課程安排成:每一個班都統一考總複習考卷,
        大家都要寫考卷,輪到號碼的就上台考顯微鏡操作
        我搬了五台顯微鏡來到班上,
        每一次就是五位學生來前面操作顯微鏡,依序要輪八次左右,
        每一輪考試都是四分鐘。
        我提供的玻片是水蘊草的玻片(廠商給的塑膠玻片)
        規定要調到的狀態是10倍物鏡下要清楚、夠亮,
        我的評分方式是只要調到清楚的視野就是100分,
        若是物鏡不對、不夠清晰、亮度不亮,我一項就是扣5分,
        若完全沒調到任何東西,分數就是70分,

        當場評量其實我發現許多問題:
        1.學生不會放置玻片,所以怎麼調都調不到
        2.學生一開始就用10倍找,所以找不到物體
        3.學生調到40倍物鏡,而且調到很清楚,但還是被我扣了2分(因為沒有專心聽我講)
        4.學生普遍都會調整反光鏡,但很少去動到光圈(但還是可以看的清楚)
        5.學生以為玻片上的刮痕是要觀察的物體

        我自己本身會想要改進的部分是,明年我想要用新鮮的水蘊草來直接做觀察
        比起廠商供應的玻片,新鮮的水蘊草顏色較飽和,比較好觀察。
        此外,有些孩子完全沒調到東西,因為時間不足,
        我沒有時間給孩子補考,只有一個班我讓他們補考
        補考的孩子分數最高我給九十,但通過率達80%
        可見補考是很重要的,可以給孩子再一次的機會!!
        時間若再充裕一些,孩子可以表現的更好!

        2011年10月10日

        10/7探究教學融入課程工作坊~酵素活性微型實驗

        想不到,一次研習的內容可以這麼豐富。。。
        豐富到我都來不及紀錄而且我在旁邊觀察阿簡,他真的好厲害喔,
        可以一邊操作示範實驗,一邊很清晰的講出實驗的內容及內涵,大腦運作的速度之快。。。
        但我突然想到在賣場中,會掛著耳麥的推銷員。。。
        他們就是一邊講一邊很俐落的操作實驗,
        阿簡也有這樣的功力耶,好強喔!!
        不過賣場的推銷員講解的內容幾乎都差不多,
        阿簡則是一邊思考一邊講解、示範實驗~
        岔題了~~~

        -------------------------------------------------------------------------
        阿簡這回示範的是酵素活性實驗,由於過去他在講解這部分時,
        沒有讓學生看到實例,所以教起來比較虛。。。。
        因此,他今年將會帶孩子親自做一個微型實驗,
        透過這個實驗,孩子可以清楚的看到酵素活性如何受酸鹼性的影響
        要準備的材料有:一組一小片蘿蔔、酸性溶液、鹼性溶液、水(中性)
        還需要準備每組三根吸管、三個塑膠點滴瓶
        阿簡會先用攝影機拍下自己操作實驗的畫面,
        接下來請各組做此微型實驗並觀察將蘿蔔切成三個小方丁,
        放入點滴瓶中接著在每一個點滴瓶中約滴入五滴酸、鹼、中性溶液,
        之後將塞頭壓回點滴瓶,將三根吸管各吸一滴水上來後,
        輕拍吸管讓水上升一點後將吸管插入三個點滴瓶頭上,
        接著將點滴瓶橫擺,請學生觀察吸管中的水滴在何種液體下的前進速度最快,
        在這次的示範中,可以明顯的看到紅蘿蔔在鹼性溶液下的活性最好,
        產氧氣量很快,所以將水滴不斷往前推進,
        不到五分鐘就可以看到結果,是個相當好的微型實驗,
        學生來操作也相當容易,
        不過紅蘿蔔內的酵素為什麼在鹼性溶液下的活性最好呢?
        可以去查查看此外,這個實驗的操作,
        要學生連結紅蘿蔔內的酵素是真的有在反應的,還真的是需要一些引導的技巧,
        畢竟酵素摸不到、聞不到,學生還需要想像。。。
        此外,酵素在反應過程中,會產生氣體。。。
        學生在連結活性和產氧率中間的連結還需要老師的引導

        這個微型實驗真的很簡單也很容易操作,
        但老師們要先想想怎樣引導,才能夠帶著孩子做喔!!

        劉新老師也示範了一個教學活動,
        他用的材料是馬鈴薯,
        總共四組操作
        甲:只有雙氧水
        乙:生馬鈴薯加雙氧水
        丙:溫水加馬鈴薯加雙氧水
        丁:煮熟馬鈴薯加雙氧水
        劉新老師給了孩子一個學習單:雙氧水分解成氧氣和水的公式會先教導孩子
        他要孩子觀察氣泡量的產生,
        並用+號的多寡來表示請學生觀察記錄四個處理氧氣產生的差異
        並去比較四個處理為何會導致氧氣產生的不同
        之後,劉新老師還延伸了幾個問題問孩子
        1.傷口滴雙氧水為何會冒出氣泡
        2.為何我們用雙氧水來殺菌

        這些問題其實可以讓學生連結酵素其實和生活是很密切相關的,
        而且都是肉眼可見的,
        但相同的問題仍然存在,
        老師必須告訴學生不是馬鈴薯和雙氧水反應,
        而是馬鈴薯上的酵素加速雙氧水分解出氧氣來。。。
        這個部分我目前還想不出可以讓孩子理解的方法,
        拋出來問問大家,或許可以好法可解

        2011年10月9日

        10/7探究教學融入課程工作坊~以血液循環教學為例


        我還蠻喜歡這樣圍著一圈的感覺,感覺把新竹市的生物科老師距離拉近了些


        在10/7探究課程融入課程工作坊中,我分享了一個血液循環的教案,在這一次的討論當中,現場的許多老師幫我釐清許多想法,這一次的呈現可說是野人獻曝哪!自己覺得這樣的點子很好,但整體的教學順序邏輯的部分,還是有許多要加強的部份,很感謝在場的每一位老師的建議,改進之後,很希望能更符合學生的需求。

        這一次我想要顛覆以往的上課模式,以往我總是教完整個血液循環才帶孩子進實驗室,這次我希望學生可以先透過實際的觀察,進而能去學習有關血液循環的相關知識。

        我想要連結POE的策略,我是這樣設計的:
        P(預測):請預測在顯微鏡底下如何判斷動脈、靜脈、微血管,請在紙上寫出你們這組的想法,並說明如此預測的原因
        O(觀察):寫出、畫出小魚尾鰭血管流動的狀態,並說出如何判斷動脈、靜脈、微血管
        E(解釋):請學生就預測和觀察之間的一致或不一致寫出解釋。

        但由於這一堂實驗課是血液循環的第一堂課,所以學生根本就不知道動脈、靜脈、微血管是什麼,所以沒有先備知識,其實學生很難寫出預測,若是要這樣上的話,必須讓孩子先對血管有概念,再來上這一堂實驗課會比較好。

        此外,學生在透過顯微鏡觀察魚尾鰭,有許多時候是根本沒觀察到我們希望他們看到的部位,例如學生會去看魚尾的色素細胞、軟骨,所以常常結果是瞎子摸象,有看沒有看到重點,在工作坊之後,我想要將教學順序修改成這樣:

        第一節課:觀察小魚尾鰭
        第二節課:血液、血管
        第三節課:心臟
        第四節課:脈搏的測量
        第五節課:血液循環
        第六節課:物質、氣體交換及呼吸運動

        ------------------------------------------------------------------
        第一節課:
        我會在前一堂課預告孩子要記得帶相機來,並告訴他們必須要拍照,並將照片洗出來在照片上標示出與血液循環系統有關的構造,一組交一份給我。能在相片當中標示越多越好,若有時間,請錄製一小段影片來上台報告你們的觀察與發現。

        我在當堂課,先投影出要孩子觀察的畫面,接下來請孩子觀察,最後剩下十分鐘,我會隨機抽每一組的其中一個號碼,並將我拍到的畫面投影出來後,請各組孩子上台來解說,說說他們針對血液循環系統構造的發現,前組講過的發現不能再講。

        當堂課透過學生的眼睛,他們會看到一顆顆的東西、血液會流動、流向不同、有血管、流速不同。
        ---------------------------------------------------------

        第二堂課:認識血管和血液
        由於之前已經觀察過小魚尾鰭了,所以我這第二堂課要帶孩子認識血管和血液。
        我會先告訴他們,心臟連接四大血管,和心臟相接的血管是很粗的,但血管是否一直那麼粗呢?一路分支。。。
        放血液循環的影片,從影片中可看出血管一路分支,越來越細,並會到身體末端。
        我會問孩子:你們從影片中觀察到血液循環有哪些特徵?
        有進、有出心臟的血管,分別叫做不同的名字,他們就叫做動脈、靜脈。(帶出名詞)
        在血管中,由流動的血球細胞,分別叫做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介紹三種血球細胞特徵。


        -------------------------------------------------------------
        第三堂課:心臟
        可以讓孩子觀察心臟(豬心、雞心、模型)
        或是看心臟的影片後來討論:心臟的位置、心臟的構造、心臟為什麼會搏動、心臟分的腔室、心臟的肌肉層厚度差異、接動脈、接靜脈

        ------------------------------------------------------------

        第四堂課:血液循環
        以往這堂課我都會教口訣:
        左通全身右通肺
        左出右進、右出左進。
        今年我想要在教完血液循環之後,讓學生想想看血液循環的特徵,你發現到什麼,請各組上台說說他們的發現。最後我才帶出口訣。
        在教這一部份,我會帶孩子紮實的看課本上心臟的圖,並試著去標示血液流向的箭號,最後才帶瓣膜的構造,讓孩子去理解瓣膜在血液循環中的重要性。
        阿簡在工作坊有示範靜脈瓣的找法及快速美白的小活動,大家都覺得妙極了!!


        大家紛紛舉手,想要快速美白


        原來靜脈瓣可以觀察的到!太神了!!!


        從第二次段考之後,我也想要來執行小組合作學習,我想就直接用段考成績來分組,每一組都有成績好也有成績較差的孩子,用異質分組的方式來執行,若在班上上課,也是將全班分成六大組。我的想法是,讓學習回歸學生自主,希望課堂上有更多孩子能夠發現、觀察的機會,這次我不帶驗證式的實驗了,我希望孩子能有更多的發現。

        渾沌了兩天,我的思緒終於清晰了~~~

        2011年10月4日

        水中小生物觀察

        去年,我們學校買了一盆蓮花
        會買蓮花的原因是因為每年暑假辦理奈米營在講蓮葉校應時
        總需要去清大摘採蓮葉來做實驗
        大家覺得太麻煩了,就乾脆買了兩盆蓮花放在學校




        以往,我們在觀察水中小生物時
        總是去竹中或是對面的東山濕地採水樣
        樣本還不賴,但今年我們就直接取蓮花中的水樣
        蓮花盆裡頭有許多浮萍,連著浮萍一同取出,這就是我們簡單的水樣

        今年的教學有些不一樣,
        因為學生一個人可以使用一台顯微鏡
        所以不需要再等待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製作的玻片可以觀察
        製作玻片有一些小秘訣,
        因為初學者的觀察能力相對差一點,
        若只取水,這樣沒有可以對照判別的基準物很難找到
        所以我要孩子們取浮萍的根
        浮萍的根有許多生物會附著在上面,
        像是新月藻、鐘形蟲等等
        浮萍的葉子最好都拿掉,因為在顯微鏡底下太黑面積太大了,所以只要留根部
        因為浮萍的根很多條,所以我會請學生把根部梳理一下
        接下來盡量取混濁、沈澱的雜質來滴一滴水
        接著蓋上蓋玻片,就完成玻片的製作

        此外,就是學生普遍來說看到東西在跑來跑去會非常興奮
        這樣反而干擾到其他操作比較慢的孩子,
        所以我會請孩子在放上玻片之後,先安靜的觀察十分鐘
        即使看到了,也不要大喊,先慢慢觀察生物的特徵之後,
        接下來對照記錄本上的圖片,看看自己是否能夠對照出名稱來
        若不能對出名字也沒關係,只要能夠看到其實就是最大的收穫了
        當同學靜下心來觀察,其實才能看到很多的小生物
        再者,每次學生此起彼落的喊著老師!老師!
        我到處遊走每一台顯微鏡其實也真的挺累的
        此外,我也很想要沈靜下來觀察一下今天的水樣
        所以,有個安靜的十分鐘大家來觀察是很棒的
        我不斷強調一定要慢慢移動玻片。。。
        慢慢看!一定會看到東西
        有了這十分鐘,我發現大喊:我什麼都看不到的比例降低了
        我接下來就是只幫忙不會調顯微鏡的學生
        和肯定調到東西的孩子:好棒!好讚!好厲害!

        今天有一個孩子看到劍水蚤
        而且剛好那劍水蚤的活動力不高,
        也因此我能夠看到這美麗的劍水蚤
        上完他們班的課,我又回到辦公室去拿相機
        想要拍下這美麗的小生物
        因為接下來沒課了,所以我又待在實驗室一個小時
        我發現這孩子做的玻片乍看之下沒有什麼生物
        但慢慢移動後,發現小生物可真不少
        在這一個寧靜的小時中
        我觀察到好多好多微生物,也深深覺得這樣的安靜觀察是必要的
        所以明年,我想要請學生在觀察水中小生物時學生帶相機來
        一方面,相機的使用對於生物觀察記錄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拍下照片,可以和其他人說明自己觀察的物體到底是什麼
        或許在上完課之後,我將彙整大家的照片記錄
        隔天上課再播放給全班看
        這樣大家對於一滴水中的小生物印象一定會更深刻


        PS:有孩子上完課後問我:什麼時間可以來使用顯微鏡呢
        因為上完實驗課他跟他爸爸說想要買一台顯微鏡
        但他爸爸不肯。。。。所以他想要來學校使用
        我說:很歡迎~~中午比較OK!!
        我相信他今天看完水中小生物
        一定又更加強想買一台顯微鏡了吧
        因為我自己都很希望在辦公室裡和家裡各擺一台哪

        劍水蚤
        劍水蚤

        水蚤
        水蚤

        疑似喇叭蟲
        疑似喇叭蟲

        新月藻
        新月藻

        水中的蟎類
        水中的蟎類

        鐘形蟲
        鐘形蟲

        鐘形蟲
        鐘形蟲


        這個是我錄下的影片,應該是喇叭蟲吧!!(不確定)


        可愛的水蚤

        2011年9月29日

        Lung Anatomy



        最近在設計血液循環的教材,發現教血液循環應該連同呼吸系統一起教才對,又去找了呼吸系統的相關影片,裡頭支氣管及肺泡繪製得相當清楚,連同淋巴結、淋巴循環也秀出來,相當完整的影片,今年應該會使用這影片來教學。

        2011年9月28日

        教師節快樂




        我好幸運,總是能碰到許多很有才華的學生

        也從學生的眼中看到自己是個什麼模樣的老師

        記得最初幾年當老師的我,總是以學生為中心

        任教七個班,每個孩子的名字都記得

        學生和我沒大沒小,我也引以為樂

        時至今日,我教五個班

        卻叫不出幾個名字

        真對不起現在任教的孩子~~

        現在的我,已經把心思從討好學生轉到教材的轉化了

        不再扮小丑,不再去討好學生歡心

        絞盡腦汁想要把教材作更好的呈現

        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

        2011年9月24日

        另類教法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自然科的快樂





        我很喜歡劉新老師在演講開頭時分享的那些話:『若教師在上課時,感覺能有如跟好朋友喝咖啡的感覺,學生、老師每次都有滿心的期待來上課,上課是件多麼棒的事!若能找到彼此理念相近、志同道合的老師長期的討論,彼此是最能夠激盪出燦爛的火花。』說真的,今天聽完劉新老師的演講又是滿腔熱血,超級感動,而劉新老師的課程會讓我感動的原因,就在於老師的用心、認真與努力。

        其實,劉新老師問學生的問題,有些我們都在問,只是排列順序、輔助工具的使用、以及是否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的流程和內容,我從去年七月聽完劉新老師的演講之後,開始不訂作業本,那一學期,我才真正放下,並發現不用去盯這些無謂的作業(學生抄、沒用心,而且有些作業簿上的問題真的很無聊、不適合),反而讓我的教學可以更充實,學生的成績表現老師是該負責任沒錯,但上課的時間安排要用在對的事物之上,讓學生真正有學習才是重點。而如何把一堂課安排的有條理、緊湊但恰如其分,學生的學習主動且快樂,老師需要講述,但不是滿滿的一堂課,學生是愛討論、愛講話的,如何引導學生對事物好奇,然後加以論證,這些真的很需要花心思去安排,劉新老師今天所示範的『細胞構造功能』教學,就讓我大開眼界。

        細胞的構造功能,我相信絕大部分的老師都是講述式教學居多,一對一的構造、功能、形狀就是講解而已,我原本也不覺得這個內容可以有多大的變化,沒想到劉新老師的課程安排,首要就是抓出主軸概念,在這例子當中,主軸概念就是要學會使用顯微鏡,並用顯微鏡觀察到動植物細胞的輪廓、核心(粒線體、液胞先不教),透過實際的觀察,才能理解各構造的樣子、位置,最後才能將所學類比到課本上的模式圖。

        劉新老師示範教學:細胞構造功能教學
        第一堂課:教導學生正確操作複式顯微鏡(每個人都有一台顯微鏡,第一堂課必須要全班每一個人都學會使用顯微鏡看到玻片字母AB,所以老師在第一堂比較辛苦,要確認學生都學會顯微鏡操作的技巧了,接下來就會比較輕鬆了)

        第二堂課:學習製作玻片標本、觀察水蘊草葉片、洋蔥表皮、口腔皮膜
        --使用這三種材料的原因是容易製作玻片標本,且容易觀察
        --在未染色、染色片來觀察,發現口腔皮膜細胞不容易看到,但水蘊草、洋蔥表皮是容易看到的。
        --問學生隱形人可以怎樣看到他?潑染劑
        --接下來才將細胞染色,染劑只染洋蔥、口腔皮膜細胞
        --帶領學生思考討論:

        問題一:你覺得細胞是什麼?學生此時便開始對細胞有比較具體的概念,通常學生會回答一塊塊、一包包、有個東西圍起來的東西

        接著用顯微鏡下的觀察來介紹科學家的命名,學生在顯微鏡下看到最清楚的就是植物細胞的輪廓還有水蘊草的葉綠體,接著劉新老師便帶領學生認識細胞壁、細胞質、以及那個綠綠的物體(葉綠體)

        問題二:我們來將細胞染色,看會看到什麼構造
        染色之後便可以介紹細胞核

        問題三:你覺得水蘊草的細胞有無細胞核?你覺得為什麼有?要不要染色?

        問題四:再回到未染色口腔皮膜細胞的顯微鏡觀察圖,提問:你覺得C構造(細胞膜)為什麼看不到,而植物細胞為何看得到最外層的框架(細胞壁),請推論原因?
        學生回答:框架顏色比較深、比較厚不透光,所以看得到,且口腔皮膜細胞形態比較不規則,所以它細胞外的膜狀構造與植物細胞壁應有所不同吧!

        問題五:你覺得水蘊草葉片細胞有沒有細胞膜?以脫水水蘊草細胞來解釋
        由於細胞膜已和細胞壁分離,所以學生看到這個圖後,便可以推論分離出的構造是什麼?

        問題六:請比較生命的異同(比較動植物細胞)
        劉新老師用比較表格帶學生討論

        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皆是兩者都有且都觀察得到的構造,在討論葉綠體時,學生很主動的說出並非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如洋蔥表皮細胞就沒有,這樣的討論,讓學生不是記憶構造的有無,而是透過了觀察,抽絲剝繭地瞭解這些細胞的異同。

        小組合作學習的使用
        用分數的加減來促進小組合作,但其實根本是利用同儕壓力來促進學習,最後內化成小組內的學生主動的學習,而非成績壓力。
        分組採異質性分組,依照男女、段考成績來輪流分組,如分數較高的前六名,先選位置,接下來再7-12名選位置,依次類推。組內有成績好也有較落後的學生,透過合作學習,讓前頭的學生帶領後頭的學生,而成績較差的同學,在不同任務給予時,其實也能有相當好的表現。
        組內有小組長,負責分配工作給組員,促進組員學習,成績較差者,擔任舉手員,負責舉手。其他人就是組員,負責進行討論。
        指定回答問題時,封閉性、簡單的題目可先問後面號碼的組員,較難的問題則可問前面號碼的組員,讓每一位組員都有參與感。

        反思我自己的教學
        我其實是先帶學生進實驗室觀察口腔皮膜細胞和植物下表皮細胞,之後才教學生細胞內的構造及功能。在教功能時,我先請學生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構造功能圖,之後在請學生在空白處寫上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相同之處,各寫三個,之後就是我一個個胞器介紹,下一堂課我便會帶學生玩遊戲來認識強化對細胞內構造功能的理解,我覺得這個遊戲很好玩,這部分我會再另外寫一篇來說明。但這樣的教學模式其實還是欠缺縝密的思考與安排。

        其實就課本的圖片來學習細胞的構造與功能是很有問題的,例如像馬桶的細胞核、像怪獸嘴巴的粒線體、像錢幣堆疊的葉綠體,學生應該很難想像這些東西出現在細胞中,不過我的教學似乎就是如此,硬生生的讓學生接觸這些圖片,然後多看幾次,記住!要考!!

        但觀察植物下表皮的玻片製作,都是我自己前置製作一個班的份的量,口腔皮膜細胞則是學生自己製作,在一節課要看兩種玻片,真的很不容易,所以我幫學生做好玻片這件事情,就我而言是想要節省時間,希望在課堂上能幫助學生快速的看到保衛細胞和口腔皮膜細胞,但我一直覺得自己這樣做有問題,但又覺得只能這樣解決,第一年曾叫學生自己撕下表皮,結果大部分的學生都不太會撕,導致我第二年開始乾脆自己撕下表皮,所以從第二年開始,學生對葉子的下表皮的整體構造沒有什麼概念,我只有拿紫背鴨跖草的實物給學生看,跟他們說明我是怎麼撕的,但我總覺得應該要讓學生自己製作才有感覺。

        劉新老師今天的分享便提出一個很棒的解決辦法,葉子的下表皮對學生現階段學習細胞的概念部分其實已經是較難的概念,且撕葉的下表皮操作非常不容易,用水蘊草、洋蔥來取代,其實更方便。葉子的下表皮則是等到教植物的運輸課程,才帶學生做這個實驗,這樣的安排為什麼我從沒想到過呢?

        此外,劉新老師在上學期也不帶學生操作解剖顯微鏡,就他的設計,他認為上學期就專心學好複式顯微鏡就好了,解剖顯微鏡挪到下學期觀察花的構造再來學習就可以了,這樣的建議讓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長期以來,上學期在期初學完一下子的解剖顯微鏡就不再使用了,一直等到下學期才會再接觸,那時其實都還要再重新教過,其實教師才是教學的設計者,什麼該放、什麼該收、挪動、按照學習順序調整,都是教師可以主導的。我在去年其實就已經調整過教學順序,例如我先教分類再教演化,就覺得非常順手,教學設計和安排,老師應該有更深層的想法在裡頭,只是我們過去都被課本內容安排的順序牽著鼻子走,忘了我們有主導的能力,今天聽了劉新老師具體的說明,我覺得豁然開朗,我發現自己好像有雙翅膀,可以更自由的揮灑我的教學空間。

        此外,劉新老師更絕的是,他一開學先教導學生原子分子的概念,教學生組合分子模型,這樣在教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時,學生才知道原料和產物到底怎麼來的,而不是死背硬記,此外,他也認為生物的一開始不該教地球的起源,他把地球的起源挪到下學期教演化時教,我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對阿!我每次剛開學教地球的起源總是覺得教這個部分好無聊,而且和細胞、顯微鏡總是連結不起來,只要做這樣簡單的調整,不僅讓教學更有順序,也讓學生的概念的聯結變的更完整而非支離破碎。

        其實我是還蠻想在剛開學先教分類的,我覺得先認識周遭環境的生物、先認識巨觀的世界要比微觀的的世界來的容易多,且我們在教恆定性時,總是要先教鳥類、兩生類、爬蟲類等生物的特徵,此外,在教導植物的運輸時,又要講到單雙子葉的概念,那還不如先教分類的概念,這樣先有大方向的瞭解,再去學習微小結構應該是比較從學生角度來思考課程規劃的。

        劉新老師的教學特色多半是讓學生從舊有經驗去連結學習,或是透過直接觀察來學習老師本來要用嘴巴教導他的知識,他認為老師只是引導的角色,學生要透過老師的引導來獲得學習,但老師不要講太多,多半的時間應該讓學生自主概念的建構才對。這樣的教學概念其實大家都懂,但從來不知道怎麼樣運用在實際教學中,所以我們還是用以前自己身為學生時由我們老師身上得到的舊經驗來教我們的學生,偶而會有些新招式、創意招式來教學,但聽完了今天的研習,我才發現我對教學的想法還是太淺薄。教師能夠揮灑的空間實在太大,當然劉新說今天能有這樣厚實的教學經驗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過好幾年長期的琢磨與討論、不斷改進再改進才能有今天這樣令人感動的教學。

        每次聽完劉新老師的分享總是讓我的血液沸騰,有好多的想法充塞在腦海,有一股勁想要去實踐,抽絲剝繭來看,教學是有順序的,巧妙的安排讓學生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當然也讓現場的老師有此體悟,這些問題我們都在問,只是沒有順序而已,所以,媒材的使用很重要,如何切入重點也很重要,教師若彼此氣味相投,這就是聚在一塊能夠討論的最好事物,只是我們坐在一塊,很少聊這些有趣的事物,好可惜好可惜哪!

        至於接下來呢?
        每年的寒暑假,其實老師們若能聚在一塊討論這些課程那真的是太棒了,因為寒暑假的時間較充裕,心態上也較為放鬆,這些課程有時間慢慢思考、醞釀,才會發展出完整的架構出來,我想在寒暑假找幾個老師一塊來討論課程如何架構、安排,這樣彼此的收穫一定會很多。
        我想有一些種子已經在老師的心中發芽,我想我們彼此都有能量來澆灌彼此,願意參與的老師一定會讓小苗變成大樹的!

        教材設計模式II:理化科浮力(這部分我整理的比較不好請多見諒)
        先從學生經驗來體驗
        --問學生有沒有去游過泳?
        --用垃圾袋裝水從垃圾桶拉起(老師提供經驗)
        --提供兩個圖片:抱著重物在路上行走、抱著重物在水裡行走,哪一個承受的力較重?
        如何檢測浮力大小?(先前有學過力的知識)
        --用橡皮筋掉塑膠袋,觀察變形程度
        浮力怎麼算?將重量相減
        --影響浮力的變因有哪些?體積、重量、形狀、材質、液體的種類、浮體沈體
        船為何會浮起來?

        劉新老師的演講內容整理
        如何讓自己更快樂?資深教師年齡雖老,但心境不老,且經驗豐富能夠和學生分享的更多。回歸到教學目的,是希望學生學習得好,如何學習得好?便是教學策略的運用。
        每年教師會接觸到不同的學生,能和學生相遇是種緣分,若教師有心,這樣的關係便會圓滿,圓滿需要教師的努力,若期待今年的我能比去年更好,以去年的教學做為檢討的依據,每年都有成長和學習,這才是教師成長的動力來源。
        快樂學習並非沒有壓力,有壓力才會成長,如何適切的給予壓力,讓學生學習既是主動的、快樂的學習,以論證式教學活動來教學,以及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順著學生的愛講話的本性)便是能達到此目的的教學策略。

        什麼是論證?
        以批判的態度思考,主張必須有理由支持,若要反駁他人主張,也必須提出合理的理由,並非為反對而反對。
        以生物科來看,如演化(現有的學說仍有許多爭議的部分)、生態(溫室效應的產生)、遺傳、動物行為(原因機制)皆是可以論證的主題。
        傳統式的講述式教學,老師是教學的中心,而論證式教學活動可分為三類:
        1. 教導式的論證:老師會自問自答,為何全球暖化,因為。。,但此法欠缺與學生的互動
        2. 蘇格拉底式的論證:老師和學生對談(教師發問--學生回答---教師評鑑,但缺乏學生之間的對談,只有和老師對談的學生有在思考)
        3. 對話式的論證:將全班同學做分組,若將小組分組做為常態,學生就不會覺得奇怪(上課、實驗都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同學之間的互動有如同事之間喝咖啡,可以互相瞭解,而學生對知識的瞭解,常來自於朋友,所以同學之間的描述對同儕學習反而更能理解(語言沒有隔閡)。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上課時也可以講話,但講話必須要有規矩,老師的角色只是站在旁邊的協調者,幫助學生做知識建構,老師從學生身上通常也會學到很多。
        學生在進行討論之後,才會發現他們的先前概念、另有架構、迷失(抽象)概念。
        如何掌控學生確切在討論,老師必須要去調整討論的品質,這部分太玄了,必須要親自去實行才能理解。

        思考即是論證過程,教師要教導的是教會學生思考,論證是一種高層思考能力---推理、創造、批判、問題解決能力,而培養學生論證能力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身為現代公民及專業人事所必須具備的能力便是產生論證及評估論證的能力。想像若未來學生能站在台上教學,他模仿、想到的就是以前老師的教學,也就是內化以前教師的教學,若我們現在不改變教學,那未來的孩子又是複製從前那一套,但科學教育不該只將課堂限制於講述和傳授,更多的討論刺激其實是可以被教師引導出來的。
        考試領導教學的結果便是不斷地在欺騙孩子、搪塞孩子,有如餵學生糖果,糖果就是毒藥,不要再告訴學生忍完這一陣子就好了,教學是該教導孩子自省能力及自制能力。

        製作發展教材—營造課堂科學學習的氛圍---教學評量---教學省思

        論證教材研發模式:教導學生核心概念主軸,哪些是核心概念,教師必須提早做規劃,可找同科老師共同來討論規劃,在暑假就將教材規劃分配好,知識是螺旋式教學,要教導學生整體的概念而非支離破碎的知識。
        教學的方式可以採用
        --學生經驗為基礎
        --提供相關資料素材
        --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若學生都沒有問題,反而代表問題很多)歸納、演繹、類比



        2011年9月17日

        教育該有的精神~探究教學內涵與實例分享








        這次邀請到的講師是彰師大的段曉林老師,段老師是位很幽默風趣的講師,他很會舉例,很會將生活當中的體悟轉化成教學中應該有的樣子,像是他提及了『等待』的重要性,台灣人的民族性多半不能等待,這讓我想到功夫電影中的對白:『我一秒鐘幾十萬上下』,台灣人總是很急切的要完成事情,甚至連教師問答等候的時間也不例外,緊急的要一個答案,卻讓學生沒有時間去思索問題的本身,歐洲的步調相對慢的許多,思緒清晰、想像力也相對豐富許多吧!國情不同所造就出的問題便是學生通常自信心不足,創意思考也多被標準答案侷限。

        探究教學活動示範
        這場演講中,段老師最先開始帶領現場老師做一個小小的探究活動,以下是我拆解的教學流程:
        1. 以一張花的照片,讓各小組搜尋過往的經驗、知識去推斷照片中的花是什麼花?(請各組說出心中的想法,並說明理由,並請其他組別說說支持或不支持的理由)
        2. 秀出第二張照片,給予第二個線索,說明這張照片與上一張照片是同一類型的花(請各組再推測一次答案,並說出理由)
        3. 秀出第三張照片,給予第三個線索,請各組再推測一次答案,並說出理由

        老實說,這活動所使用的問題我覺得有一點點不夠精確,學生剛開始會一頭霧水,到底要做什麼?要猜什麼?再加上許多老師的背景知識不足,我覺得他們的腦子內應該是連一點點搜尋的線索都很難提取吧!!所以一開始各組的狀況不一,有些可以猜出一些花的名稱,有些是根本沒辦法,但段老師說他其實是允許學生在發表時的不討論、發呆的狀況,我原本覺得很沒辦法接受學生這樣的表現,但後來我發現,其實在這樣各組討論的過程中,各組其實已經慢慢在學習觀察的技巧,並互相觀摩學習答案的內涵,並在各自的心中不斷地產生新的評判,最後大夥終於瞭解這花的特徵、名稱。這些照片的出現順序安排真是巧妙哪,所以教師的一些巧思,其實就可以造成許多討論、思考、答辯的機會,我覺得相當有意思!!

        可以這樣教
        我覺得這樣的課程很適合用在分類教學上,可以讓學生在觀察中學習去歸納特徵,以將許多生物來加以分類,教師可以選用幾種同類生物的照片,例如兩生類、爬蟲類、鳥類等等的照片,一類類去讓學生觀察並分類,例如先放學生最不熟悉的蠑螈,去問學生這屬於哪一類脊索動物,請各組回答並說出原因,其實這樣各組一搭一唱的,很快就可以把生物的特徵給歸納出來,我覺得很有意思!!

        老師在探究教學中的角色
        而在帶領討論時,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穿針引線的角色,不帶有批評的色彩,純粹中立的轉述,此外,必須和學生強調各組內的討論與各組間的溝通表達、答辯反駁皆是正常,科學家在面對一個新的事物時,都是運用想像力及經驗來猜測,所以教師扮演的角色,便是鼓勵學生勇敢說出想法,並用理由去支持或反駁他人的理論。我看到段老師所扮演的引導者角色是不斷在回饋、讚美小組人員,他特別提及了候答時間,也就是每次提問以後約等候3-5秒,學生回答的品質就會提高。此外,他還提到了一些教學技巧,例如要各組發表時,要先請較弱的組別先發表,弱的組別就問一些簡單的問題,接著再請強的組別發表,如此弱的組別才不會失去自信心或甚至不想報告。




        STS
        此外,他也提及了科學、科技對社會的影響,他舉了幾個例子如福島核災後輻射造成人心惶惶導致碘片缺貨,SARS期間,坊間出現一大堆抗SARS秘方,面對這樣的情境,民眾能否正確的判斷這些訊息,這些就是科學教育該交給孩子的能力,但我們的課堂上卻很少談及這些,教師該教的,是孩子未來可以用到的知識和能力,若未來的公民沒有科學素養,則當他們擔任立委、總統、縣市首長時,就會做出許多錯誤的決策,我想,這些都是很好的提點,我也深深覺得這是我本身相當缺乏的部分,我在未來的教學就必須加入這些元素進來。




        十二年國教還沒施行前,教師該做什麼?
        其實在邀請老師的過程當中,一來一往的和老師討論著講題,原本我是想要匡『十二年國教後的科學教育』,感覺可以吸引到很多老師的目光,畢竟十二年的國教洪流一來,老師們抵擋的住嗎?若還是用傳統的講述式教學、考試領導教學的思維的話,那我想老師一定會過得很痛苦。我很希望能夠不斷地提醒老師,是時候了,該改變了!!

        團內目前就在推動探究教學,經過一年多的摸索,感覺對探究的真意有越來越瞭解的感覺,當然我還沒能達到高人境界,但至少對推動探究教學的目標感到踏實,團內也不斷地透過討論讓團員們彼此更瞭解探究教學可以怎麼教,段老師在演講過程中,其實不斷地有提到美國的學生訪談實例,美國小孩的自信心很強,和台灣人相較是高出許多,亞洲人就是太過謙虛,有時反映出的是自信心不足。而他也提到德國的實事求是的民族性,反映在公車時刻的準確性,這些就是生活,而生活的態度就來自於教育。那我們到底要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十二年國教的本意良善,當我處在這個時間點擔任老師,我覺得很榮幸,因為我可以看到這社會將要有轉變,而我雖然未必完全準備好,但我已經開始在準備,我樂於聽演講、閱讀、做教材、不斷地在每年的教學有所改變和成長,我覺得這樣的感覺真的很棒。。。聽完今天的演講,我問我自己,我想要帶出怎樣的孩子呢?我想,我想要帶出有生活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孩子,此外,我還希望他們對這個社會是關心的,是很愛環境的並能身體力行的。。。

        段老師提醒我們這群老師,要帶著孩子作夢並協助他去看見夢想去築夢,我覺得這個藍圖好美喔~~老實說聽完國外一些例子我雖然會羨慕,但我覺得其實差距不遠,我們其實都可以做到的。。。

        2011年8月22日

        Digestion Journey of a meatball




        最近在尋找教學靈感
        看到這部影片
        想到在交完消化作用時
        或許可以請學生編劇演戲來演出消化作用的歷程
        或許也不錯

        2011年6月25日

        關於生態反思的辯論課



        今年年初到年中都很熱門的話題就是國光石化的興建,裡頭牽涉到明星物種保育問題、濕地功能、就業率以及經濟發展的問題,過去我在帶這個部分的討論,都是使用阿石伯的蓮花田影片來教學,效果很好,孩子們也能理解生態保育和經濟發展原來可以取得平衡。但今年會想要帶這議題討論是因為我對這個議題很關心,也因為班上一位孩子有次看人間福報的頭版後問了我一句:老師,到底什麼是國光石化?我聽了以後才發現原來社會上吵的沸沸揚揚的話題,在國一的孩子來說他們是不太理解的,於是,我開始想要帶孩子們認識一些環境議題,我摒棄了舊有的我說你聽模式,我不想一開始就給他們『我的想法』,我希望孩子們是聽了多方說法後才在心中有一個判斷,原本我想讓孩子們去做角色扮演,從決策者、財團、環團、當地居民、外流人口來說明立場,後來發現這有部分的資料找尋可能有困難,最後我選擇用辯論的方式來誘發孩子們的想法。 我大概花了10分鐘來做工作分配,每個人都要認領一個職務,正、反方都有主辯、助辯、結辯(最吃重的角色),正反方還有智囊團2-3人不等,智囊團必須在辯士申論、質詢時、被質詢時傳紙條提供資訊,評審3-4位不等,要負責設計評分方式並評分、講評(流暢度、聲音大小、反應能力),主席負責控制流程(我會給響鈴、碼表),一次辯論會使用到的人數約是15-17人,一堂課就辯論兩次。 辯論流程大概是如此,因為孩子多半是第一次辯論,所以申論和質詢都一分鐘就很ㄔㄨㄚ了~~

        正方一辯申論(1min),反方二辯質詢(1mins)
        反方一辯申論(1min),正方三辯質詢(1mins)
        正方二辯申論(1min),反方三辯質詢(1mins)
        反方二辯申論(1min),正方一辯質詢(1mins)
        正方三辯申論(1min),反方一辯質詢(1mins)
        反方三辯申論(1min),正方二辯質詢(1mins)
        雙方結辯(1.5 mins x 2)
        評審講評 (5mins )
        工作分配好,我便請小老師將工作分配表張貼在教室黑板上,並告訴孩子們週末回去要記得找資料,評審則是正反兩方資料都要找,才能評分。此外各方務必在下課時要討論一下作戰策略,並分配一下講述、論述的要點,切勿重複。宣布好工作分配及個人的職責後,下一次再見面我沒有直接辯論,我上一部份課程內的東西,接下來留給孩子二十分鐘左右討論辯論內容,再下一次上課我就進行辯論了。 一堂課辯論兩次,沒有太多冷場,孩子們的表現真得令我訝異,披上戰袍的辯士們站在戰場上很少畏懼,雖然未必能講的非常流暢,但他們有掌握一些要點來論述和質詢,反應之快,讓我佩服不已,但有沒有被批的體無完膚的呢?當然也是有,也有站在場上靜默的,但我覺得不管如何,都是一種學習。

        站在場上的壓力最大了,如何清楚的把重點講出,並瞬間聽懂問題回答問題還真得很需要勇氣和智慧,而旁邊尚未上場的同學們,也很專心的聽著辯論場上的辯論,因為接下來就換他們上場,所以大家是很認真地上這堂課,每個人都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沒人能置身事外哪! 這是我的生物課第一次實行辯論,而且是針對全班來執行,雖然還有許多要改進的部分,但我真的強烈建議讓孩子學習查詢資料並有系統的講述、論述真的是需要訓練的,在學習生態部分的課程時,很多大家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是可以透過辯論的方式來傳達的,非經由老師的口,而是透過孩子們的閱讀理解後的表達,這樣的話比老師平鋪直敘的說來的恰當多了,誰有理誰沒有理,孩子們可以自行判斷哪! 最後,我會再詢問全班一次~你是否贊成國光石化的興建?請說出贊成或不贊成的原因,請在心裡默想,不管是贊成或不贊成,但我都希望你心中有一個答案。我直到最後,都沒有跟全班說到底要不要興建國光石化,未來他們是會成為社會的主宰者,我只希望他們若從政,多聽聽各方的聲音,並做一個好的決策 我們的課程當中太少公民素養的訓練了,我自己也未必對時事有太多的關心和瞭解,我只關心我關心的部分,班上有人間福報的訂閱,我覺得福報的社論寫得很好,但孩子們根本不看,如何帶領讀報討論也都是我還要學習的,真得很希望孩子們能更關心我們的社會和環境一些,透過辯論是種很好的方式。

        ---------------------------------------------------------------
        後記:關於評分
        我原本沒有想得很清楚該怎樣給分,後來我發現還是該給孩子們一個肯定與建議,所以我的給分是這樣的(很粗糙。。。)
        只要是擔任辯士基本分就有92分,依照個人表現往上累加。
        擔任評審基本分是90分,依表現往上累加。
        擔任智囊團基本分是88分,依表現往上累加。
        擔任主席基本分是88分,依表現往上累加。
        最後我是每一個孩子都給了個成績。。。未必是很適切的分數,但我覺得有些表現好的孩子真得要給予鼓勵,所以有些辯士的成績是98分,是最高分的。而原本我以為很簡單的主席,也是有些孩子做的亂七八糟的,我也才發現,原來擔任主席不太容易呢!


        2011年6月17日

        如何由活動來教演化

        這學期我捨棄活動紀錄本的灰白蛾數量比較,一方面是覺得無趣,一方面是覺得學生對這樣的討論沒什麼感覺,今年我用了幾個道具,效果很不錯,拖到今天才寫出來,是因為真得太忙了。。。
        這個遊戲是從趴拉客1聽到小P老師的分享,他也是分享學校老師的教學,但這樣『口耳相傳』就可以弄出一個好玩的遊戲來讓學生參與其中又能帶討論,真是不錯哪!我還有參考美國的網站(網站一)(網站二)這裡頭的教學資料非常詳細,也讓我見識到國外的教學常藉助大學、研究所的力量來協同,搞出來的東西就是很有深度。

        實驗器材:塑膠杯子30個(有些學生太激動會捏爛,所以要多準備一些),筷子15雙,塑膠小湯匙(布丁湯匙佳)15個,盤子4個,碼表1個,計算機2台魷魚絲一大包,MM巧克力8包(前一天便吩咐各班去準備,用班費支出,沒準備就沒得玩,大家都很用心準備)


        先將實驗室的桌子排成兩行長桌,若能在黑板上寫上那些號碼坐哪一桌,將更減少混亂的時間,將全班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約十五個人比較剛好,一組使用兩大張實驗桌,一個實驗桌上有一個盤子。教師要有心理準備,這個活動的很歡樂,當然製造的噪音就很多,教師要能忍受,並隨時隨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黃色區塊是兩大張長桌,上頭擺的食物數量及器材數量

        一開始便和學生說好,秩序很重要,規則也一定要遵守,若有違規者,便無法參與遊戲。
        從各組中選取清查員兩人(其工作包含記錄與清點), 一個清查員觀察一個桌子,看有沒有同學違規,教師在此可以示範哪些動作違規(例如:一個湯匙或一雙筷子一次只能拿一個巧克力或一條魷魚絲,若拿一把魷魚絲則違規,或是承接食物的杯子靠在盤子旁拿取食物也違規,總而言之杯子必須是正立朝上,杯子若翻倒則沒得吃,捕食能力算零)

        請各大組的清查人員先在黑板上繪製表格,每一次都要記錄不同捕食類型的人數,並計算出相對百分比。如湯匙有5人,筷子有10人,則湯匙佔的百分比為33%,筷子則是67%左右。(若老師有準備兩台計算機會讓學生算的更快)所以清查員必須數學能力不錯。


        開始對各位飢餓的捕食者說明規則:嗨!各位早安,今天你們扮演的是鳥類,等下你會拿到不同的捕食工具(有些是筷子、有些拿湯匙),今天你便是用這樣的工具來捕食。此外你會拿到你的胃,等下就是把食物裝在胃中。若能拿到越多食物,就可以吃越多喔!(提醒學生筷子、湯匙不要碰到嘴巴,因為工具還要給下一班使用)。

        每一次的捕食時間是15秒,剩三秒時我會倒數,時間到就請勿捕食,每次捕食完,會淘汰一些捕食能力差的人。每次有15秒鐘捕食,盡可能在時間內將食物放入杯子中,用工具而非用手,捕食完畢後有個口令~排排站好:學生要按照杯子中食物量由少到多來排列(代表胃中所含的數量)來排列。一大組排成一列,先告訴學生該排在哪裡。

        接著老師便要告訴那些捕食能力較弱的學生:很抱歉,因為你吃的不足而被淘汰掉,第一輪我通常淘汰5個人,請各組被淘汰的人站在講台前方,接著恭喜那些捕食能力較強的鳥類,他們可以回到棲地先去享用食物,被淘汰的人也可以在此時吃掉杯子裡的食物。

        接著,告訴回到棲地鳥類們:繁殖季到了,兩兩相同的捕食工具的鳥類可以繁殖了,前提必須是有相同捕食工具的捕食者才能交配,且生下來的一定是和原本相同的捕食工具,所以他們可以選擇台上的同學回到棲地中繼續捕食,那些回去的同學代表後代。繁殖完後,請清查員清點該棲地使用不同捕食工具的數量各有多少後,將數據記錄在黑板上。

        如此重複五次後,便請所有人回到座位,開始帶領同學討論黑板上的圖表數據。

        討論題目:
        1. 在剛剛的活動中,你有沒有看到什麼特殊有趣的現象,可否舉例說明
        2. 推擠、搶先、佔地盤所代表的含意是?
        3. 你們各自的棲地中,捕食者有不同的捕食工具嗎?這代表什麼?
        4. 可否解釋一下兩種棲地中,各種捕食工具的數量有何變化?
        5. 造成兩種捕食工具在不同棲地的數量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是什麼呢?
        6. 剛開始兩種捕食工具數量都佔一半,後來到了第二、三代後,各種棲地有些捕食工具的數量下降了,為什麼?
        7. 為什麼老師要限制捕食工具相同的才能交配,且要生下和親代相同的捕食工具呢?
        8. 生物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適存度(fitness),你覺得在這個活動中,要具有什麼樣的特質才叫做有好的適存度呢?適合度指的是存活的能力及產生後代的能力,特定的特徵讓生物得以適應不同的環境.
        9. 若這個實驗做了50次,你覺得結果會如何?
        10. 這個實驗和達爾文的天擇說有沒有關係呢?


        那天我請班上同學聯絡簿的生活點滴寫下你今天生物課的收穫、學習及領悟,學生的回饋很有趣,當把遊戲與學習連結,除了活動後的討論外,還需要後頭這個功夫,就是深化到內心,當然有些孩子寫的比較表層、表面,但都沒有關係,除了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之外,老師也需要被鼓勵哪!



        2011年4月21日

        生物的演化樹

        在帶完認識五界的活動,以及簡單、粗略地介紹完五大界後,我設計了份作業要給學生週末做,其實是受到黑胡桃學生作品的感召,好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夠產出那樣賞心悅目的作業出來,於是我著手設計了這份含有引導的作業,我告訴孩子這棵演化樹最小不能小於空白之處,最大不限,此外還有一個要求,就是一定要是彩色的。以下就是學生的作業,每一班都有許多讓我驚豔的作品,改這樣的作業真是讓我開心得不得了
        誰說看似硬梆梆的科學不能和藝術結合呢?

        IMG_0315
        這孩子的巧思在圖上俯拾即是


        IMG_0302
        學生真的好會畫畫喔!真的很佩服

        IMG_0301
        試著把每個列出的生物都畫出來,真不簡單


        IMG_0288
        我好喜歡這張樸實簡約又柔和的畫風


        IMG_0283
        我很期待這孩子的作品,他的作品總充滿驚喜,這棵樹上竟然長了那麼多水果哪

        IMG_0316

        IMG_0313

        IMG_0311

        IMG_0309
        相當華麗的樹

        IMG_0308
        具有樸實美感的樹

        IMG_0287
        這孩子超愛畫圖,這份作業他竟然畫了兩份交上來


        IMG_0286
        很中規中矩的樹但配色很漂亮

        IMG_0285
        好Q的演化樹喔!很青春洋溢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