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5日

我們來觀察蛋吧!


電鍋裡的蒸蛋


以往,我不帶這個實驗的,因為在實驗室觀察蛋,要把蛋放在培養皿內觀察,觀察完這些蛋液不曉得如何處置,我真得覺得太浪費了,再者,就是這實驗太簡單了,所以我總是叫孩子回家自行觀察。基於以上種種原因,所以過去這個實驗,我只是紙上談兵,我根本就沒多花心思去設計這部分的實驗。

今年受到輔導團推動探究教學的感召,自己身為推動的一員,也很認同這樣的教學概念,於是我開始自發性的去修正自己的課程,態度變的比以往都還積極,那樣的心念是可以連結一些認同的老師的,當有老師一塊做,就覺得很有動力,今年,我把蛋的觀察實驗拿來介紹給其他老師,其實是四處去逛部落格,發現很多很棒的點子,我只是拿阿簡和月鈴老師的點子來分享,結果我們幾個生物老師就真的去執行這樣的課程了

阿簡是把觀察完的蛋拿來做布丁耶。。。這巧思,真的讓我打從心裡佩服,不是直接把實驗拿掉,而是老師其實只要在原本的實驗課程加一點元素,整個課程就會變的非常有趣,並和生活連結。後來我又參考了月鈴老師的網站,他今年是做玉米濃湯,我也覺得很棒,而且康寶濃湯超級方便,煮出來的又異常的好吃,所以我就把這些點子拿去和同事們分享,沒想到大家都覺得很有趣,打算這次的實驗材料就要來作食物給孩子們吃,建維帶電磁爐和鍋子,詩涵帶電鍋和鍋子,我們大家就享用這些器具來炊煮食物。

我今年上實驗課程的內容是這樣的,我先帶孩子們觀察蛋,從蛋殼剝起,接著一路觀察氣室、卵黃、蛋白、繫帶、小白點,觀察完這些構造之後,我便藉由月鈴老師部落格上的照片來告訴孩子母雞的卵巢、輸卵管與機蛋的連結關係,並一一介紹一顆蛋裡各構造的功能,觀察並介紹完蛋之後,便請孩子先寫活動記錄本的問題與討論,利用孩子們討論問題的空檔,我便開始收集各組的蛋液,調起蒸蛋材料了,接著我把蛋放在電鍋中,便完成第一個部分的實驗。

第二個部分,我讓孩子觀察花的各構造,這部分實驗我就沒有仔細介紹,但我深深覺得,蛋的觀察和花的觀察不應該放在同一節課來觀察,太貪心的後果,就會造成花的實驗沒能好好、耐心地觀察完,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部分,因為能觀察雌蕊子房內的構造,對我而言真的是很重要的,再加上到了下學期,許多孩子因為太久沒碰顯微鏡了,所以很多操作的技巧都已經忘記, 所以又要花一些時間去協助孩子們調整顯微鏡,因此,實驗做的匆促、草率,真的好可惜。在未來,我會把兩個實驗分開來做,但蛋的實驗真的有點短,若又要蒸蛋,勢必蒸蛋的時間至少要估20分鐘,所以必須要有另外一個活動來補滿一堂課的時間,這部分還要在思考一下囉!
-----------------------------------------------------------------------------------

阿簡的布丁、月鈴老師的玉米濃湯實在太精彩,我想要弄更簡單又不用花太多錢的,於是我想到了蒸蛋,簡單方便又好做吧!原本我以為蒸蛋很簡單,就是加鹽、加水、加點醬油就OK了,結果,上午煮出來的蒸蛋都非常的醜,表面都是一個洞一個洞的,因為我的水加的太少,所以煮出來的蒸蛋非常的實在(也就是很硬),早上作了三個班,第四節課回辦公室問綺霞,他幫我GOOGLE一下,才發現要煮出好吃的蒸蛋真的要功夫的,首先,水、蛋的比例是至少1:1,也就是半鍋的蛋液要一倍的水加下去,但其實最好是1.5~2倍的水加入會讓蛋更滑嫩,當然要把蒸蛋煮好吃,還有一些撇步,像是加柴魚、加雞湯塊都很棒,此外,還有一個要素就是鹽巴,鹽巴要均勻的溶在蛋液裡的秘訣就是拿一碗溫水加鹽巴,讓鹽巴完全溶解之後在把整個鹽水加入蛋液中,若想要再提些味,可以再加一些蠔油膏或是醬油,之後把加的東西都攪拌均勻就完成材料的準備了。

我後來下午的蒸蛋非常的成功,其實我的班級帶來的蛋都不少,每桌至少有兩顆蛋,這樣全班就有12顆蛋,差不多就是半個鍋子的蛋液,我後來就只加了一倍的水和溫鹽水還有少許的醬油,就這樣,把這些調味料和蛋液調均勻就如此而已。我的電鍋有先預熱五分鐘,接下來就是加水在外鍋蒸大約20分鐘,蒸蛋就差不多熟了,下課的時候孩子們來前面呈裝蒸蛋,大夥露出來是滿足的表情,代表這次的蒸蛋真的很成功喔!生物課連結了我們的生活飲食,就真的是很有趣的一門課了!


對了!請學生準備材料時,記得要請孩子們帶餐具來實驗室,這樣在觀察蛋時,就可以把蛋打在餐具中,在煮好蒸蛋時,就可以請孩子們用餐具來盛囉!
但今天還是有學生把蛋打在培養皿中,這些蛋液,我只好請學生倒到廚餘桶了!唉!

2011年3月8日

生殖遺傳(2)

在講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時,以前講述的方式多半是直接描述
今年就想改一些方式,今年用了大量的圖片和影片介紹,
今年講述的方式我比較喜歡,我開始在學習拋問題和有順序的引導
今天連上五個班級,有幾個班的反應實在過度,而且都有很不正確的心態在面對,
男生用極度興奮的情緒在欣賞,女生卻是很不好意思的態度來看待
所以在第三個班級時,我就講了以下這段話:

我準備了很豐富的影片和圖片要來和你們分享,
這些圖片和照片都是我千挑萬選覺得精彩萬分的,
能拍到這些照片和影片的人,都是對這些生物有長時間的研究瞭解才能夠拍到,非常的不簡單。
生殖是生物界中的大事,因為沒有生殖就沒有美麗的下一代,世界也不會這樣精彩,
生殖是很神聖的一件事情,沒有你的父母,今天也就沒有你坐在這裡聽我上課,
我不希望你們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動物,因為我們也是生物,
我們人類就是因為大腦比較發達,所以我們有批判、思考、學習的能力
所以,我知道你們在面對這些自然的事物,我希望你們用欣賞、、學習的態度來面對
而非用輕蔑的態度來學習。。。
若有這樣的態度出來,我們就看課本就好了,我準備那麼多的東西,就選擇性的播放
這些話說完,學生自然真的有用比較好的態度來學習,而非唉耶、。。噁心地亂叫


起頭我是問孩子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差異?
在詢問過學生兩種生殖方式的差異後,
便帶學生看七種動物的交配行為或是精卵結合圖片
分別是烏龜、瓢蟲、珊瑚、蝸牛、翠鳥、北極熊、花栗鼠
(選這些動物的圖片一方面是照片拍的實在太好了,另一方面就是把生活環境作區分:水生和陸生)
每一張照片秀出來後,我便開始問孩子:
這是什麼動物,他們屬於哪一類動物?
每一個圖片都秀完,接下來我就把七種生物的圖片放在同一張投影片上,
接著我問兩個問題:這些生物在做什麼事情?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目的為何?
學生就會說:抱抱(這詞我可以接受)、交配,講做愛我就真的不能接受(WHY?我也不知道)
我會反問:所有的生物都有交配行為嗎?(珊瑚沒有,沒有的原因是什麼呢?)
接著我請孩子們就七張圖試著去分類這七張圖(這是模仿月鈴老師的)
我希望可以引出:生活環境的差異(水生、陸生)
因為生活環境的差異,導致精卵的結合方式不同
因為有水,精子和卵子才能在體外結合
而生活在陸地上的生物,就只能靠體內受精來讓精卵結合了
最後再整理出產卵數和受精機率的問題
講完這些,我會開始放一些交配的影片
分別是虎鯨的交配、墾丁珊瑚產卵、小丑魚體外受精、黑寡婦交配

黑寡婦的交配



在每個影片結束後,我會再和孩子們討論體內受精或是體內受精
接著,我才放青蛙產卵的影片,這裡頭有清楚的雄蛙抱雌蛙的樣子以及兩者同時排精卵的畫面,
看完以後,我才問青蛙(兩生類)是屬於體內受精或是體外受精?
在此,我就開始整理魚類--兩生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
的生活環境(水生、陸生)、受精地點、產卵數、受精機率


下一個部分,我開始介紹胚胎的發育地點及養分來源
在生物交配之後,所孕育出來的下一代有不同的生長方式
我們用胚胎的發育地點和養分來源有分成三類:卵生、卵胎生、胎生
接我先解釋這三類的差異,
接著我放了許多生物產卵的照片及哺乳類產下子代的畫面,
我在一一詢問孩子,這些生物是屬於卵生或是胎生
這兩者很好區別,但加入卵胎生,孩子就比較難想像
我就藉著一些照片來介紹卵胎生
最後才整理出表格。

這是今年我的教學模式,我覺得比我過去直接講述給孩子聽要好許多
當然今年有五個班讓我練習,所以真的是講到第五遍才比較順
還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盼望一年一年更好

最後的ENDING我放了跳蜘的求偶舞,像是探戈一樣,超有節奏的,孩子們都超愛

2011年3月1日

生殖與遺傳(1)

這幾年在上這個部分的課程總覺得課本的安排順序上起來很不順,每年想改變,卻總是有一些理由沒能如願,今年總算大刀闊斧地重新安排了課程,我覺得上起來開心愉快多了,因為是照著自己的意思,所以講起來順多了!
我們學校是用康軒版的課本,我是從1-4開始上的,我先把人類的生殖上完,因為上學期在教內分泌時就教過性腺,再加上上學期的健康教育也有上過生殖系統,所以從這裡開場是最適當的,我從男生和女生的生殖系統講起,並要學生去認識周邊的構造,像是大腸、肛門、膀胱、尿道的相對位置,課本上有圖,但只標出生殖系統,我這回開始,就是希望學生連結一些舊觀念,再來認識生殖系統的相關位置,瞭解了以後,我便開始藉由圖來問幾個基本的問題
1.產生精子和卵子的地點分別在哪?
2.精子如何送達陰莖?(此時我會請他們在課本上試著畫箭號畫出精子的傳送路線)
3.卵子如何送達子宮?
4.精子該走向何處與卵子相遇?(課本上有圖,)
5.最後有幾個精子和卵子結合呢?
此時我會播放一個影片在YOUTUBE上抓的叫做與眾不同,藉由這個影片,可以讓學生在笑一笑之後瞭解一個卵子就只有一個精子能夠與她結合,在這個部分,學生就會問到雙胞胎是怎麼製造出來的,我通常會讓學生先思考而不給答案,到後面在慢慢引導學生思考同卵雙生、異卵雙生、連體嬰是怎樣產生的。
在這部分要強調的是能和卵子結合的精子是非常厲害的,首先精子要通過陰道如此酸的環境,能來到輸卵管的精子已經不到200個,而且還要猜對邊,游到正確有排卵的輸卵管方向才能與卵子結合,這個精子真的非常了不起,突破重重萬難。
接下來,我便播放另一個影片也是在YOUTUBE上抓的,是介紹精子與卵子相遇之後如何進行細胞分裂形成胚胎,其實我覺得這部分的影片以BBC拍的『子宮內日記』拍的最好,但我實在懶得剪輯,所以我直接在網路上抓適合的影片,但效果也還不錯,學生看完影片,可以先行知道原來受精卵要進行細胞分裂才能成為個體,等於為細胞分裂的介紹預留伏筆。

下個部分,我就秀出了幾張我懷孕時超音波的照片,不同時期的胚胎和寶寶樣子都不同,看到脊椎、腦部、眼窩、手、身體的發育,學生是嘖嘖稱奇,繼續秀出的照片便是胎盤的照片,一投影出來,當然是一陣驚呼,這裡要強調的事胎盤和臍帶的重要性,接著我拿出一個木盒子出來,學生都以為我要拿胎盤出來,結果我是要給他們看小寶寶穿的衣服、襪子、帽子、和掉落乾掉的臍帶,學生就在滿滿的驚奇中,結束了第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