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

畫畫、說說生態系重要概念

在教5-1時,裡頭其實有幾個重要名詞
族群、群集、生態系、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清除者、
出生、死亡、遷入、遷出、負荷量
我覺得這裡頭的概念不算太難,
閱讀完課文後應該是可以理解,
所以我打算讓學生閱讀完課文後,
以繪圖呈現,並上台講解

第一個班我做的不是頂好。。。
我將六組學生繪畫的主題分成
族群、群集、生態系、分解者及清除者、消費者和生產者、出生死亡遷入遷出及負荷量
結果,學生因為只讀了一個小概念,
該組學生只對那個名詞熟悉,但橫向的比較卻沒有,
造成概念零碎無法完全理解

第一節課上完,有點挫折
結果我的天使:景琳在下課時出現在我教室外
他也是發現學生有這樣的問題,於是告訴我應該可以怎麼改~~
於是,我下一堂課便改成
第一組、第二組:族群、群集、生態系
第三組、第四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清除者
第五組、第六組:出生、死亡、遷入、遷出與族群大小的關係及負荷量
當分組的主題是橫跨幾個類似名詞一同比較時,
學生對概念的呈現就清楚鮮明多了~
此外,有兩個組別呈現相同概念,也可以交叉比較
讓學生多聽一次,概念會更理解

學生小組討論時,我會下去參與討論
特別是畫負荷量那一組
我會問:每個地方負荷量相同嗎?影響的原因可能有什麼
學生會回答:遷入、遷出、死亡、出生
但其實這是因為該地負荷量導致的結果,而非原因
我想要引導他們食物、空間所造成的原有負荷量
但很可惜的是,學生大多沒有呈現出這樣的想法
為一一個班級有呈現出簡單概念的
是平時上課幾乎都懶洋洋趴著的學生的點子
幾乎每個班在呈現負荷量的概念時,都講的不是很清楚,
但這一個組卻用簡單的圖畫把這個概念說明了『負荷量』

這組在呈現負荷量的概念是五個班裡頭最簡單清楚的~
孩子說:本來這裡頭有三個人但只有一碗草,所以另外兩個人上天堂了,因為這裡能夠提供的食物只能給一個人,所以負荷量就是一個人



這組在描述出生、死亡、遷入、遷出的概念也相當清楚



學生聚在一塊畫畫~我規定每個人都要參與

上台共同報告內容

生產、消費、分解、清除一同比較就清楚多了

族群、群集、生態系之比較

另一班的作品

遷入、遷出、出生、死亡

負荷量

不同的生態系環境

生產者能自行製造養分,消費者要靠攝食獲得養分,分解者藉由分解獲取養分,清除者則是專門吃屍體碎片的

其實在比較清除者、分解者、消費者三個概念時
我還問了學生幾個問題:
Q:人類吃煮熟、被分好的肉算是清除者嗎?
Q:吃土壤的蚯蚓、螃蟹算是清除者嗎?
我接著會請學生想想看除了課本上介紹的清除者,還有沒有其他生物也有這類特性?
Q:分解者和清除者有什麼差別?

我覺得清除者若稱做腐食性消費者比較適合
至於分解者和清除者學生當場真的會搞不太清楚
我的說法是:分解者會將屍體分解以後,會將某些元素釋放回自然環境中,但消費者沒辦法
此外,分解者會分泌酵素到體外去進行分解,但消費者是在身體內分泌酵素分解食物。
沙灘上的椰子這個部分整理得很清楚
台灣大百科也比較的很詳細


請學生畫畫真的很有趣,我喜歡看到不同於課本的呈現,
我只需要攜帶幾張空白的A3紙,和幾盒蠟筆
引導明確、分組得宜
其實當堂課就可以把這些概念呈現得很清楚
再加上其他組別及老師的提問,
會讓這一章節的概念越說越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