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12/16 如何帶領科學閱讀

近幾年來,大家開始重視『閱讀』這件事
學者、專家、老師們都一致認為閱讀可以培養專注力
並有助於學生拓展知識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在教育單位花了大量經費在閱讀之上,
但光是擴充經費在購買書籍資料其實是不夠的,
我覺得還需要有很大的經費投注在訓練老師帶領閱讀,
以往閱讀總是交給國文老師來做,但其實每一科的老師都需要學會帶領閱讀的技巧,
就科學閱讀而言,其實科學閱讀和閱讀最大的不同點
在於以科學的態度來閱讀。。。這句話很玄,
但其實就是在閱讀後,能否形成科學議題、找到證據支持?
並意識到文章裡頭的真偽性。。。
或是針對文章提出懷疑的、好奇的地方
這些都屬於科學閱讀的範疇。。。
在理解科學閱讀的本質之後,會發現,
科學閱讀的精神其實如同探究的精神,
是否能夠在不理解之處,探討原因、並運用資訊來解讀和理解

很多老師一定都有帶領過學生閱讀的經驗,
但以往的經驗總是請孩子們共讀一篇文章並寫心得,
後來我們發現這樣的策略反而讓孩子們不喜歡閱讀,
因為他們覺得閱讀就是要寫作業。。。
當閱讀成為一種負擔及壓力時,反而是推展不下去的!!
所以,到底該怎樣帶領閱讀,能邀請到敏而老師來分享他的閱讀引導策略真的著實讓我開心不已!!


這場研習,敏而老師先示範了個閱讀引導的小活動
他請現場老師們自己分組,大約四人一組
接下來每一組他都發給一本較厚的書和一本較薄的繪本
第一個部分要我們閱讀的是:
隨便一個章節,請兩個人先共看一本書,選你最有興趣的一個篇章,(她大約給我們十分鐘讀)
接著,在請我們在MEMO紙上寫下剛剛所看的大意。
書寫的內容只要大略描述就可以,不需要太完整。
寫完之後,他請我們和同組的另外兩人交換書籍
下一個部分,他要我們看剛剛同組看過的部分,看完之後書寫的重點是:
原先你不知道的,看完之後才知道的

在操作完這兩個部分之後,
敏而老師問問我們哪一個操作你覺得比較有趣?
其實,第一個部分的操作偏向讓讀者們『記憶』閱讀的內容,
類似考試,是要記憶的,但對文章的深刻是較為淺薄的。
第二個部分的操作,則是偏向『讀者有興趣』的閱讀,
對讀者而言,讀者有在思考、芻讀到的資訊,
因為他必須將所見的資訊和過往的知識比對,
看看哪些是原本不知道的,哪些是閱讀完才知道的,
在有這樣的引導策略加諸進來之後,
讀者的大腦將做更高層次的思考,而非像海綿般地記憶書中的內容。

後來,敏而老師又示範了個閱讀偵探的小遊戲
我們一群老師,就開始學習serendipity這個英文字
老師在剛開始就告訴我們這個字不是很好解釋的一個字,
現場也沒有任何老師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很棒,沒有破梗)
大家都站在同一個學習基準點上。。
敏而老師先給我們看了幾張圖,這幾張圖可愛又有趣
第一張圖描繪了serendipity就是投一個硬幣,得到三顆糖果,
第二張圖描繪了serendipity就是牛奶又打翻了,但媽媽說:『意外總是有』
看完了三張圖後,敏而老師就問我們:你們覺得serendipity是什麼意思呢?
有老師說:碰巧、意外、幸運
接著敏而老師便要我們推論論第三張圖的結果該是怎樣?
serendipity就是又要到脾氣不好的阿姨家
敏而老師問我們:『你覺得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大家紛紛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阿姨家有正妹、車子壞了等等
最後秀出的結果是:阿姨家的狗生小狗了~
當圖打出來的那剎那,真的讓人有種既驚喜又有趣的感覺
而且,在其他老師們說出他們的推論時
可以聽到其他老師幽默有趣的答案
這就是閱讀引導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環
透過與他人分享,可以聽到不同的想法
不僅可以刺激自己思考,也可以看見他人的思考和創意
這樣的閱讀,真的超有意思!!

這幾個閱讀引導策略,其實都需要老師事前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
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閱讀。。
但也可以是老師們訂定閱讀的主題,但學生們各自回去找資料
在帶來之後大夥一塊閱讀,並透過討論的方式
來瞭解他人的閱讀和過去所不知道的內容,
而且最佳的方式是,各組或個人都閱讀不同的材料,
這樣才會有更多的討論和對話和想要理解的衝動,
敏而老師提醒我們:閱讀不一定要全部閱讀完,
但若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那後續學生是可以自行閱讀完的,
如此的討論,便可以刺激學生自己在去找想要閱讀的資料並和他人交流與討論
透過他人的閱讀分享,可以聽到不同自己的觀點,其實才是閱讀有趣的點,
所以我們真的不必在意所謂的『閱讀量』
但我確信真的有好的引導策略,是可以刺激學生想要閱讀的動力的


中間我們談到的學習單的使用
我們過去很多的閱讀引導都會使用學習單,
學習單不是不能使用,但當學習單上的問題充斥著所謂『記憶』型的問題時,
這樣的閱讀,將失去了所謂的『趣味』,
變的如同是第一個操作手法,讓學生如同海綿般的記憶閱讀的內容。。但卻缺乏高層次的思考
但怎樣的問題可以較為聚焦思考呢?
在『問對問題找答案』這本書其都有介紹,
阿簡之前也有介紹科普閱讀-從讀新聞到分析新聞

我修改了一下書中的問題,並參考敏而老師過去在網路上的資料
我覺得比較適合國中生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 你覺得這篇內容和你過去讀到的那些內容很類似?你曾經發生相類似的事件嗎?社會新聞有相關的事件嗎?
2.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沒有什麼你原來不知道,在讀完後才知道的?
3.針對文章提出想問的問題。
4.文章中有哪些字詞(或圖片)你原來不懂?但讀完上下文以後懂了的字詞(或圖片)
5.這篇文章的假設是什麼?
6.這篇文章的推理合理或不合理? 為什麼?
7.將文字圖像化(前一陣子看法拉第的故事,裡頭敘述他磁生電的器具,很想請學生畫畫看)

很喜歡敏而老師這一次研習給予我的許多衝撞想法
帶領閱讀該是件有趣的事情,我深深這樣覺得
計畫未來將要使用這些引導閱讀在課堂之中
皮卡彎也曾經使用這樣的技巧在教動物界的內容
這些有趣的策略,待我操作在神經的內容之中再來發一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