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我帶學生看小魚的尾鰭的血液循環,在上課前,讓我天人交戰的是『到底要孩子自己帶魚體還是我自己買???』,其實大可我自己帶來,但我覺得照顧魚及善後這件事情,不應該是我一個人的事情,此外,我覺得幫孩子準備魚體,孩子似乎對這隻魚沒什麼特殊感覺,而且同一隻魚要被拿起來觀察蹂躪至少五次,所以,我決定還是讓學生自己帶魚來觀察。
當天,班上幾個孩子就小心翼翼地帶著魚來上課,在課堂上,我告訴孩子,若你不想養魚,那就請你還給水族館,而不要亂放生,若你想繼續看著生命綻放,而且將魚養得很好,若到學期末,魚還是有生命力的活著,我就會幫他們加十分!!聽畢,學生爭先恐後的說要養魚,而且很有自信會把魚養好,隔天,我在班上看到幾個漂亮的透明缸,他們班說要全班一塊加分,我心裡漾著一種幸福的感覺,對嘛!就是要這樣,這樣才是生命教育吧!
當然,每次去上課時,老師也要三不五時的去關心那群魚,這樣子鼓勵孩子,魚兒被照顧歷程才能夠持久。。
---------------------------------------------
回到這一堂課的觀察,我在前一堂課有請各組學生帶小魚和相機(最好還要有聲音、影像的連接線),我希望各組在觀察小魚時,可以一邊錄影,接下來再將相機照出的影像直接用單槍投影,報告給全班聽有關於血液循環系統的相關構造。
我先錄製一段影片說明等下會看到的東西,包含有魚尾鰭內的軟骨、色素細胞、血管、血液,讓學生先知道到底要看到什麼東西
剛出生幾天小魚仔的尾鰭血液流動
我幫孩子們錄影的畫面
接下來我還在黑板上寫了2個問題:
1.如何在顯微鏡底下判斷動脈、靜脈、微血管?
2.從顯微鏡底下看到的畫面如何判斷小魚心臟位置?
我們所使用的封口袋不是最小號的,所以魚很好裝入封口袋中,袋中只要裝一點點水就好(甚至把魚放進去時的水就足夠了),重點是,動作要快狠準,不要拖,小魚就不會死。學生都說我很狠心,但我說,你若優柔寡斷、拖拖拉拉才是對他最不好的。此外,空氣要從袋中壓出,讓魚體平躺,此外,還有一個大重點是小魚的尾鰭邊緣要對準載物台圓孔中央,為什麼要把尾鰭邊緣對準圓孔中央呢,因為若他們能看到尾鰭邊緣,就可以瞭解到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影像了。
在交代完問題之後,接下來我就讓學生開始觀察血液循環,學生異常的興奮,都很怕魚會死掉(會被我扣10分),所以動作都非常的輕柔,且都不敢觀察太久。但我覺得這個實驗既然已經做了,就要讓學生真的有看到東西,而不是怕東怕西的,結果折騰了魚,卻什麼也沒看到。
老師事前的準備,就是確認一下顯微鏡的觀察品質是否良好,像這次只要有使用有光源的顯微鏡觀察結果都還不錯,通常就是魚體放上去載物台就可以看到,但要記得不要觀察太久,不然小魚會熱死。
學生解釋所觀察到的畫面
以繪圖方式介紹魚尾鰭血液的流動
學生大部分還是會用血管的粗細來判斷動脈、靜脈、微血管
在帶完這個實驗之後,我發現到幾個可以改進的問題:
1.用有光源的顯微鏡觀察,可觀察到的血液流動會比較明顯(但千萬要注意小魚不能過熱)。
2.魚鰭的邊緣是很好界定尾端及頭部很好的位置,此外,魚鰭尾端相對能夠觀察到的狀態也較透明透光。
3.若使用沒有光源的顯微鏡,則要提醒學生反光鏡要調整,太暗看不到。
4.使用數位相機錄影,可以減少魚體痛苦時間,並讓拍攝下來的畫面同組共同討論,是比較好的方式對待小魚,只是若一組只有一個人在操作集拍攝,其他人就相對沒事做,很可惜。
5.朱文錦的尾鰭色素太多,其實很干擾觀察,我覺得大肚魚相對較好觀察。
6.用封口袋裝小魚真的比培養皿好觀察,魚體不會一直跳動,過去用培養皿,學生一直用滴管滴水(玩水),弄得整個載物台都是水,所以過去的裝置並不是很好的觀察裝置。
7.用相機連接單槍播放的效果真的很好,但這次發生些插曲是,有些沒有帶連接線,所以放不出來,好可惜!!下次我會先帶一條給學生看,讓他們知道線到底長什麼樣子。
8.播不出影片的組別,我就只好請他們畫圖來解釋所看到的東西,學生能夠保有這些影片來做紀錄其實是很棒的一件事,因為他們壓根沒想到顯微鏡看到的畫面可以保留下來,相機連接單槍真的是很方便哪!我之後觀察水中小生物也會請學生帶相機來拍照,觀察並拍攝水中小生物的畫面就簡單得多啦!
明年做這個實驗,我會建議各班在前幾週先養魚,並找好管理員,有了這樣一層管理,其實也是教育孩子要善加對待、珍惜這些小生命,有了些感情,在觀察魚時也會更用心對待他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