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子房內的胚珠 |
羊蹄甲子房內的胚珠 |
百合有如牙齒般的胚珠 |
這一兩年,我開始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感到懷疑,以『花的觀察實驗』為例,以往我總是在教室中先教完花的所有構造後才進到實驗室,就是那種用大張教具卡,貼上一張張字卡那樣子介紹。。。
後來,帶學生進到實驗室後,請學生看著活動記錄本及課本拆解花的各個構造時,學生仍舊不曉得各構造在哪?即使到了實驗室,我還必須再重複一次課堂上所講的課程。
這一兩年,因為頻繁地接觸不同老師的教學,我發現我對教學有點開悟了,我發現我開始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課程,並想一些有挑戰性、又有趣的活動加入到我的課室當中,這學期初,在思考『實驗花的觀察』要如何帶時,突然靈光乍現:這回不要直接教花的構造,以往總是先用花構造海報圖來介紹花的構造,但這樣的教學和花太有距離了,如果能夠零距離的接觸學習,不就是一種探索嗎。於是我把花的構造拆解成十個構造:雄蕊、雌蕊、花絲、花藥、柱頭、花柱、子房、萼片、花瓣、花托。並把這十個構造印出來護背好,這一堂實驗課,我給學生的第一個任務是:看著課本中花的構造圖後,對照真正的花,把花拆解後把這些構造字卡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PS:原本我有給胚珠,但後來我發現學生會把子房先亂切開來,並把胚珠挖出來~~我覺得這一部分拆解花的外部構造就可以,不用動刀切入內部,否則後方任務三要觀察子房時會變的不太完整。
最快又正確那組我會加十分,只要說OK的組別我就去看,看完會告訴他們哪些擺錯,學生都超級興奮地想要完成,等每一組都OK時,我才會進行下一個任務說明。
將花的構造拆解,並放上正確的字卡 |
第二個任務:製作兩片完整的花粉玻片、切開子房將兩半子房分別放置在兩個培養皿中。這個任務我會先確認各組的載玻片和蓋玻片數量是否足夠,接著會請他們看著活動記錄簿的步驟將這兩個任務完成,最快完成的加6分,依序類推。有些花的花粉不好觀察,所以我也會另外準備百合的花粉給學生製作玻片,這個任務我是要確認各組都知道該怎麼製作玻片及切割子房。以往學生都還會問我子房在哪裡,這一次每一班都自己就知道子房在哪。
後來我才發現,一步步拆解和對照課本的學習是多麼重要,過往是分開進行的,現認識書上的構造,但卻沒有真正比對真實物體的構造,其實等於學了兩次,瞎子摸象~~摸不到真意。這回找子房,是學生自己找子房,而非我告訴他們子房在哪?
第三個任務:畫出花粉粒及子房剖面內部的胚珠並完成問題與討論三題。最快完成的我會加15分,但我會有個但書,就是被我看到是抄同學的答案或是別人的繪圖我會扣十分,一宣布完,我就聽見:『你調這臺、我調這台(顯微鏡)、趕快畫、畫完換我。。。。』但這部分我還漏掉的部分就是其實這部分要特別提醒學生不能貪快,特別是胚珠,學生此時的解剖顯微鏡用法早就忘的一乾二淨,所以必須再次去各組確認解剖顯微鏡下的狀況,確認OK以後,才能開始畫畫~~否則很多組調出來的都是黑矇矇的一片。
其實這樣的領悟,我花了六年的時間才領悟到有經驗的老師有可能是這樣帶實驗的吧,但也是因為操作了一學期的小組合作學習,我知道可以用小組來做這樣的任務給予,也發現讓小組之間有一些有挑戰性的任務,著實會讓課程變得有趣許多~~透過實際的觀察來學習生物,我終於體會到了!!昨天帶完實驗課,在走十八尖山時腳步都變的輕盈許多,覺得實驗課能與課程作巧妙的結合感覺實在太美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